不得不承認,有了子楚逃離趙國的前車之鑒,嬴政想要用相同方式回歸幾乎是不可能的。
子楚沉默不語。
一陣寒風襲來,讓子楚不禁想起嬴政。
遠在趙國的他,恐怕比在秦國還要寒冷。
不知他是否添了衣物。
子楚想起剛才在亭中聽到的成蛟和吳巨的對話。
“何為國本?若讓政兒回答,他會怎麼說?”子楚喃喃自語。
“大王為何有此疑問?”呂不韋心中一動,問道。
子楚長歎一聲,避開了問題:
“呂不韋,你知道的,寡人並非真想讓政兒成為太子,隻是希望他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他身為寡人的嫡子,在趙國十年,吃儘了苦頭,不該連這樣的機會都沒有。”
呂不韋目光遊移不定。
子楚瞥了他一眼,猜到了他的心思,卻並未揭穿。
“呂不韋,你知道蛟兒是怎麼回答‘何為國本’的嗎?”子楚問道。
“臣猜不出。”
“王權為本。”子楚答道。
呂不韋沉思片刻後搖頭:“是,但不完全正確。”
“何為國本……老生常談了。”
子楚繼續說道:“儒家教導寡人以仁治國,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兵家強調以武安邦,道家則提倡無為而治……”
“百家學說無法統一,縱使大王與臣也難以說清,成蛟年幼,答得不全也是情理之中。”呂不韋認真地說。
“正是如此,但寡人今日聽到了另一種說法。”子楚說。
“哦?”
“以民為本。”子楚說道。
“民?”
呂不韋皺眉。
“得民心者得天下。”
“君如舟,民似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子楚緩緩念道。
呂不韋沉思良久,隨後說道:“此論精妙,比起以仁治國或以法治國,它觸及更深層麵,更貼近事物的本質,隻是稍顯寬泛,若能有更詳細的闡釋則更好。”
“確實如此。”子楚點頭附和。
“這是誰提出的?”呂不韋問。
子楚抬手一指,示意呂不韋看向池塘對麵。
呂不韋順著望去,隻見對麵的水榭裡,成蛟正發呆,魏磬在看書,而吳巨似乎在悠閒地打盹。
呂不韋一臉驚訝:“竟然是吳巨?”
“沒錯。”子楚確認道。
呂不韋頗為疑惑:“他竟然對治國也有這般深刻的理解?”
他不得不重新評估吳巨這個人。一直以來,呂不韋認為吳巨不過是位醫者,擅長醫術,還寫過《水調歌頭》和《將進酒》,顯示出極高的文學造詣,同時他釀造的燒刀子也表明他可能具備工匠才華。
我以為你隻是個醫生,沒想到你還精通治國之道?
呂不韋再次思索“以民為本”的理念,越想越覺其深意無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呂不韋,你覺得如何才能讓吳巨這樣的賢才助力我秦國?”子楚輕撫下巴。
一直以來,吳巨對秦國抱持友好態度,卻始終沒有更進一步的表示,這讓子楚和呂不韋等人十分苦惱。要知道,若是能吸引到一位名家加入,那將帶來諸多益處。
就當前而言,齊國最受諸子百家歡迎,儒家立足齊魯,兵家與齊王室交好,陰陽家的鄒衍也曾是稷下學宮的重要人物。
而秦國,則不太受諸子百家青睞。
除法家外,其餘各派對秦國都興趣缺缺。
不過秦國對此已習以為常,畢竟他們幾乎與天下為敵。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需要百家的支持!
“爭取吳巨並非易事,切勿急於求成,保持現狀未必不好。”呂不韋攤手說道,對這一問題也感到無計可施。
“也隻能這樣了。”子楚無奈歎息。
對了。
“呂不韋,寡人有個任務交給你。”
“大王請吩咐。”
“替寡人向吳巨討兩幅字,一幅寫‘得民心者得天下’,另一幅寫‘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寡人打算掛在章台宮裡。”子楚嚴肅地說完,便站起身離開。
留下呂不韋獨自瞪著眼睛,這該如何向吳巨開口?
……
另一邊,成蛟愣了一會兒,忽然對吳巨說:“吳師,我覺得我不太適合當太子。”
“為何這麼想?”吳巨漫不經心地問。
“我不喜歡這個位置,也沒有能力勝任。”成蛟回答。
“可是有人硬要將你推上去。”
吳巨搖頭:“這就是王室子弟的命運,身不由己,尤其年幼時,一舉一動都控。”
“唉……”
成蛟歎氣,垂頭喪氣,情緒低落。
吳巨沉默。
他也很困惑,在秦國的這場太子爭奪戰中,他不知該支持嬴政還是成蛟,或者保持中立。
然而中立對他毫無好處,對成蛟也無意義。
任由成蛟被逐步誘導,結局注定是曆史上的那場叛亂。
他所能做的,就是讓成蛟具備思考的能力,避免太子之位成為他的執念,也不讓他淪為韓國外戚的玩物。
第77章造紙術大功告成
成蛟到中午吃飯時,也沒完成那首詞。
這自然與吳巨有關,一番談話讓成蛟心神不寧。
此刻,成蛟滿腦子都是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時對太子之位充滿糾結,接下來的日子愁眉苦臉。
……
之後的幾天,上午吳巨教成蛟寫詞,下午則和魏磬一起逛街,偶爾拜訪幾位朝臣府邸,生活平靜而閒適。
吳巨提出的“以民為本”的理念不知為何迅速傳遍全城,引發熱議。
“得民心者得天下”和“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兩句話同樣廣為人知。許多人稱讚吳巨作為醫界領袖,心係百姓,因此能有如此見解。
這些話流傳一段時間後,呂不韋登門拜訪,對吳巨大加讚賞,並請求他將這兩句話寫下來帶走,然後滿意離去,來去匆匆,讓吳巨感到十分困惑。
幾天後,吳巨收到一個好消息——造紙術研發成功!
經過多次嘗試,吳巨用洗淨曬乾的樹皮和稻草搗碎、加水製漿,再用撈紙器撈起晾曬,最終製作出了滿意的紙張。
如今,吳巨的紙終於完成了!他從牆上揭下一張張米白色的紙,讓魏磬和章邯看得目瞪口呆。
回到書房,吳巨提筆寫下幾個字,感慨道:“終於找回了以前寫字的感覺。”他甚至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也沒想到造紙會如此順利,一次性就成功了。很多偉大發明看似複雜,實則隻是缺少勇於探索的勇氣和巧妙的構思。
這就是為什麼真理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原因。
“師父,這是什麼?”魏磬拿起紙張仔細摸了摸,好奇地問。
“這是紙,用來寫字的。”吳巨在紙上寫下“紙”字,遞給魏磬,“你可以試著寫幾個字。”
魏磬點頭接過筆,這段時間的練習讓她書法進步很大。
簡單書寫幾筆後,魏磬驚歎不已:“這東西似乎比絹帛更容易書寫。”
“你們知道現在寫字主要依靠什麼嗎?”吳巨問兩人。
“絹帛。”“竹簡。”兩人回答。
“絹帛是如何製成?價值如何?”吳巨接著問。
“由絲線織成,價格昂貴,隻有達官顯貴才用得起。”魏磬回答。
"紙張雖由樹皮和稻草製成,但其成本高低顯而易見。"吳巨說道。
"竹簡雖然便宜,但分量卻不輕,《大學》整篇就得用好幾卷竹簡,對吧?"吳巨接著問章邯。
章邯點頭表示同意。
"那你看我的紙有多重?輕得像鴻毛一樣。"吳巨笑著說。
經過吳巨這一分析,魏磬和章邯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麼說來,這東西豈不是全麵超越絹帛和竹簡?
"製作成本更低,工藝更簡單,也更容易推廣,這種發明的偉大程度遠超毛筆!它將為一個文明帶來階梯式的發展!"吳巨舉著一張紙對著陽光說道。
毫無疑問,紙的優越性比毛筆更加突出。
否則的話,它怎麼會被列為四大發明之一呢?
"既然如此,您為何不擴大生產規模,把紙賣到七國去呢?那樣的話,您將成為天下首屈一指的商人,甚至超過呂相。"章邯好奇地問道。
"目前的製作工藝還比較粗糙,需要進一步完善。而且,賺錢並不是唯一的目的,我要讓紙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吳巨解釋道。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