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驁也站出來支持反駁奉常:"孫隱年輕有為,精通兵法,才名甚至可媲美先祖孫子,如今被推為盟主,足以證明周王並非虛與委蛇。而且,兵家多年來蟄伏不出,如今選擇此時登場,更說明此事絕非兒戲。"
"攻打周王室終究是大逆之舉,若倉促行動,恐怕會招致天下非議,進而引發更多麻煩。其中利害關係,還請大王與諸位深思熟慮。"奉常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眾人聽罷,麵麵相覷,無人再接話。
秦國本就做過不少被視為大逆不道之事,又何須顧忌更多呢?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接連攻韓、楚、燕、齊、趙、魏,並最終滅掉西周,甚至一度稱帝,成為天下矚目的焦點。然而,時至今日,秦已背負“暴秦”之名,被視為眾矢之的。
王齕站了出來,深深歎息一聲,徐徐開口道:“我王齕無能,多年未能助秦攻下上黨,雖身為三朝老將,也參與過兩次合縱,卻始終心有遺憾。”
“昭襄王時,孟嘗君田文聯合三國,以齊閔王為主帥,曆經三年苦戰,攻至函穀關,迫使我們歸還剛得手的武遂和封陵。”
“十年後,蘇秦持六國相印,統率五國聯軍再次進犯,那場合縱至今仍讓許多人記憶猶新。”
“眼下合縱大軍再次集結,若孫隱和周王親率大軍逼近函穀關,諸位之中是否有人敢擔保此關萬無一失?一旦函穀關失守,合縱大軍便會勢如破竹,直搗鹹陽,屆時誰又能承擔起這巨大的責任?”
王齕的話語引發了滿堂深思,這也是諸多大臣共同的憂慮。
曆史上記載的五次合縱行動中,僅有兩次成功攻入函穀關,而真正對秦國構成威脅的不過三次,且從未徹底顛覆秦的根基。儘管如此,沒人會因此輕視合縱的力量,因為它的威名早已深入人心。
除最初公孫衍主導的合縱因秦國大獲全勝告終外,其餘四次均以失敗收場。這之中,秦國或多或少利用了離間計,或本身具備一定優勢。
秦國的實力遠未達到無懈可擊的程度,僅憑一國之力對抗東方六國,卻能在五次合縱中幸存下來,其原因往往是多方麵的。即便取得勝利,也是險象環生。
單看秦昭襄王時期的兩次合縱,便讓秦國元氣大傷。蘇秦的合縱更讓秦國十五年間不敢越函穀關一步,此說雖顯誇張,卻生動展現了合縱帶來的巨大威脅,每一位秦人都感同身受。
此後,朝廷陷入長時間的爭議。許多官員如奉常般對合縱持懷疑態度,試圖議和,提出的理由各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活躍於朝堂的諸國外戚此刻默契地保持沉默,低頭不語,仿佛置身事外。
這是由於除齊國外,東方六國皆參與合縱,此時表現得過於積極恐遭猜忌。少了外戚發聲,朝堂上的聲音自然稀少。
自始至終,子楚與吳巨猶如旁觀者,冷眼旁觀這場紛爭。
然而戰爭已成定局,朝堂迅速達成共識。
“大王,請指示。”呂不韋道。
“請大王示下!”群臣鞠躬。
子楚這才緩緩起身,揮動手臂,高聲說道:“周王意圖攻打我國昭然若揭,寡人絕不會坐視不理,更不會將秦國百餘年的基業拱手相送!”
“依寡人之見,此戰勢在必行!”
“大王英明!”群臣再次鞠躬。
“正如王老將軍所言,諸位皆曾抵禦過蘇秦或孟嘗君田文的合縱。祖父能兩次成功抵禦,寡人為其後人,雖不敢與之比肩,但相信我們一定能守住一次!”
"周王無才無德,孫隱也不過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寡人承認他或許有些才名,但他是否真正經曆過戰場,會不會像當年的趙括一樣,空有理論卻毫無實戰能力?"
提到趙括時,朝堂中傳來一陣輕笑,讓原本緊張的氣氛稍微緩和了一些。
"區區兩人,何足掛齒?有眾位愛卿相助,寡人這次就要主動出擊,在函穀關外擊敗周王與孫隱!"
"各位愛卿可願與寡人攜手,守護我大秦百世基業,開創不朽偉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臣願往,大秦萬世長存!"
"臣願往,大秦萬世長存!"
"臣願往,大秦萬世長存!"
第105章戰爭迫在眉睫秦姬即將臨盆
朝堂上的聲音在巨大的鹹陽宮內久久回蕩,餘音未絕。
吳巨內心也被這股豪邁之氣所觸動,雖然還未到熱血沸騰的地步。
在子楚一番慷慨陳詞後,局勢已定,主動出擊已成必然。
子楚開始下達指令。
"即刻開始全國備戰,各城池加強防備,邊境無郡守文書者,不得放任何人出入!"
"遵命!"
"調集二十萬大軍,開赴函穀關,隨時準備迎擊敵軍!"
"遵命!"
"派使者攜帶重金前往齊國,以秦之名義獻給君王後與齊王建,務必做到之事,安撫齊國,五國已是極限,寡人不願齊國再參與合縱。"
"通知函穀關修建防禦工事,命令蒙武、蒙恬返回三川郡,將駐守該地的五萬兵力悉數撤回函穀關。"
寥寥數語便奠定了出兵的基礎。
命令逐級傳達,秦國這座龐大戰爭機器開始緩緩運轉起來。
隨後朝堂繼續商議了其他具體事務。
許久後,散朝,眾臣三三兩兩交流著各自的事宜,離開鹹陽宮。
待眾人走後,吳巨隨子楚來到鹹陽宮外,眺望宏偉的宮殿以及三三兩兩離去的大臣身影。
"吳卿今日參會,有何感想?"子楚笑著詢問。
“秦國人才眾多,兵強馬壯,相信這次合縱定能有好結果。”吳巨笑著說道。
“那就多謝吳卿的祝福了!”子楚回應道。
“不敢當。”
吳巨稍作停頓,隨即感慨地看著子楚:“朝堂上有些大臣的話,似乎不符合秦國的戰略。既然如此,大王卻能保持冷靜,實在令人欽佩。”
“他們的意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吧?”子楚聳聳肩。
“難道大王真擔心攻打周室會招致大逆不道的指責?”
子楚搖搖頭。
“先祖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區區周王,不值一提。如今七國各自為政,不再是周天子統領的時代了,更何況他根本算不上天子。”
子楚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我的意思是,此舉必然引起天下人的譴責,確實如此。”
“正因如此,我才不生氣。隻要他們為秦國效力,為秦考慮,即使意見不對,我也願意傾聽。”
吳巨沉默片刻。
“大王英明。”他說。
“過獎了。”子楚笑道。
兩人望著鹹陽宮前,思緒萬千。
這段對話讓吳巨對子楚更加敬重。
若非子楚早逝,以他的賢明,加上秦國不斷壯大的實力,是否有統一天下的可能?
吳巨想起了那句話:繼承六代先祖的功業。
絕非虛言。
從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到現在的秦莊襄王子楚,以及遠在趙國的始皇帝。
大秦的霸業,離不開其中任何一人。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