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儒家,荀子的門生。年輕時他曾任郡中小吏,然而他並不滿足於現狀,而是胸懷大誌。
一次,他看到官舍廁所裡的老鼠吃著腐爛的食物,見到人或狗靠近便四處逃竄;後來又進入糧倉,發現那裡的老鼠享用著堆積的粟米,安居於寬敞的屋簷之下,不受外界打擾。他感慨道:“人的品行高低,就像老鼠一樣,取決於身處的環境。”
於是,他果斷辭去官職,拜入荀子門下,潛心學習儒家學說,並跟隨老師從稷下學宮輾轉至楚國蘭陵。他與師弟韓非的理想抱負截然不同。
韓非出身韓國貴族,自幼看不慣世俗弊端,對韓國的衰弱和國內的頑固風氣極為不滿,便向荀子求學,希望以自己的才智改變國家。
李斯來自楚國上蔡,那片土地曾被多個諸侯國占據,或許受此影響,他也不認同屬於任何一方,更無意扶持某一國家。早年家境貧寒,他認為最可恥的是低賤的身份,最悲哀的是貧困的生活。他追求個人利益,渴望仕途晉升。
儘管韓非與李斯在天賦和學識上不分伯仲,但韓非選擇留在荀子身邊,而李斯則立誌入仕。荀子認為李斯學有所成,可獨當一麵時,李斯認為楚王不足為助,六國也漸趨衰落,於是決心前往秦國。
臨彆前,他對荀子說:“人生逢機遇不可錯過,如今七國紛爭,正是遊說者建功立業的好時機。長期居於卑微之地卻故作清高,非有誌之士所為。我將西行勸說秦王。”
離開蘭陵後,李斯一路北上,遍訪齊、燕、趙等地,又南下韓、魏,最後到達楚國西部和秦國的巴蜀區域,最終抵達鹹陽。若非年初的大疫,他本可更早到達。
“總算到鹹陽了。”李斯深深呼吸。
他背負行囊,邁步進城,通過盤查後進入這座巍然矗立的秦國都城。用儘所有盤纏,在旅店安頓後,他洗淨風塵仆仆的身子,準備開始新的征程。
次日,李斯來到呂府門前。
“請通報呂相,我李斯前來拜見。”
此時,呂不韋正與吳巨在亭中對弈。
早春時節,陽光溫暖,庭院裡的花蕾已悄然綻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嘿嘿,這次又是我贏!”呂不韋摩拳擦掌。
“還是伯父棋藝更高明。”吳巨撓了撓頭。
“高明一點?我看不止呢。”呂不韋笑言。
吳巨無奈苦笑,確實自己下棋水平不咋地。
“唉,實在不是下棋的料。”吳巨歎息。
“我看你好像沒什麼拿手的。”呂不韋調侃道。
上次吳巨教大家玩鬥地主,雖然他算是首創者,但自己卻成了玩得最爛的那個。
吳巨在其他學問上堪稱博學多才,但在玩棋牌這方麵,實在是令人搖頭。
“此話差矣。”吳巨沉思片刻,“改天我做個棋盤,雕些棋子,教你玩象棋,我對這個很在行。”
“哦?”呂不韋來了興趣。
吳巨先前發明的鬥地主玩法傳開後,撲克牌也迅速流行起來,如今已成為鹹陽城中熱門的遊戲,尤其是在無拘酒肆尤為盛行。
“象棋有何獨特之處?”呂不韋好奇地問。
“如果說圍棋深受士人喜愛,是一種文棋,那麼象棋便是武棋。棋盤象征戰場,中間以鴻溝分界,一方為楚……雙方爭鋒,用棋子攻擊對方,擒獲對方主帥即獲勝。”
吳巨差點脫口而出“楚漢”,還好及時止住。楚可以解釋,但漢就不好說了……
實際上,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象棋雛形,但這時的象棋與後世有很大差異,沒有後世那樣通俗易懂,簡單易上手。可以預見,吳巨發明的象棋問世後,也會成為流行的棋牌遊戲。
“很有行軍布陣的意味,有趣得很!”呂不韋點頭稱讚。
吳巨笑著說道:“若有空閒,我便為您製作出來,到時候再與您一較高下!”
呂不韋也笑了:“你先贏了我再說吧!”
兩人整理完棋盤,重新開局。
這時,呂府的仆人匆匆來到亭前,稟報:“主人,府外有位訪客求見!”
“是誰?”呂不韋問。
“自稱是李斯。”
吳巨握棋的手突然停下,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李斯……”呂不韋對這個名字毫無印象。
“讓他進來吧。”
“是!”
仆人行禮後離開。
吳巨將棋子放回棋盤,隨即說道:“伯父,這位李斯是想成為您的門客。”
“哦?你怎麼知道?”呂不韋抬眼看向他。
吳巨沒有直接回答,身體微微前傾,笑道:“不如您讓我試試如何?”
“你認識他?”呂不韋放下棋子,疑惑地問。
“他是儒家荀子的,也是韓非的師兄。”吳巨答道。
呂不韋頓時明白了,認為吳巨因私交才這麼說:“你是醫家領袖,百家之人,又與韓非熟識,交給你確實更合適。”
他點頭同意:“好,就交給你處理,不過他是否願意追隨你,還得看他自己的選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多謝伯父!”
……
李斯在呂府前院稍作停留後,被仆人引入府內。
經過錯綜複雜的路徑,他終於見到呂不韋。
亭中,呂不韋正與一位年輕男子對弈。
呂不韋目光銳利,氣度非凡,一舉一動儘顯宰輔之風。
對麵的年輕人容貌英俊,顯得過於年輕,大約二十歲左右,神情淡定,與眾不同。
見到李斯到來,兩人都抬起頭。
呂不韋仔細打量眼前的年輕人。
他的眼神深邃,舉止從容,過往為官的經驗使他行事精明乾練,雖還未開談,但僅憑經驗與直覺,呂不韋覺得此人城府極深。
“在下李斯,拜見呂相!”
李斯對呂不韋行禮,稍作猶豫後,又向那年輕男子拱手致意。
“李斯,你來是為了成為我的門客嗎?”呂不韋未放下手中的棋子,直視著他問道。
“是的。”李斯心中微驚,不是因呂不韋洞悉他的意圖,而是驚訝於對方語氣的自信。
“我的門客需要有能力的人。李斯,你有何專長?”呂不韋追問。
“我隨師父研習禮法並用以治國,略有心得。”李斯答道。
呂不韋點頭認可,荀子的禮法主張廣為人知。
子楚推崇仁政,以賢明仁德著稱,儒家崇尚仁義,荀子的學問深受其影響。
這樣的學術思想,在秦國必然大有用武之地!
此時,那年輕男子再次落下一枚棋子,轉身說道:
“李斯,不如跟我走吧?”
李斯一愣,見呂不韋似無異議,但他竟不知此人是誰。
“請問閣下尊姓大名?”李斯謹慎地詢問。
“我叫吳巨。”
“我叫吳巨!”李斯聽聞此言,心中一震,這個名字他無比熟悉。
“吳巨?醫家領袖吳巨?”李斯試探性地問。
“沒錯。”吳巨點頭確認。
李斯頓時明白過來,急忙拱手行禮:“晚輩剛才失禮了,請前輩原諒。”
李斯在儒家地位頗高,因他是荀子的,荀子輩分極高,稷下學宮中更是被譽為‘最為老師’。即便如此,他見到吳巨這般百家頂尖人物,依然畢恭畢敬地稱呼前輩。
“不知者無罪。”吳巨揮了揮手。
李斯心中驚歎,難怪吳巨能與呂不韋對弈,還敢當麵挖人,二人是翁婿關係,李斯早有耳聞,一家內部自然無需拘泥形式。
那時,李斯告彆師父離開蘭陵,子楚剛登基,任命呂不韋為相。
隨後,呂不韋開始招募門客,擴展勢力,也為秦國招攬人才。
李斯關注秦國後,得知呂不韋招攬門客的消息。他意識到門客是進入秦國朝堂的良機,因此決定以秦相為入仕首選。
入秦後雖順利見到呂布,卻意外結識了醫家魁首吳巨。對方主動邀請加入,這打亂了李斯的計劃,使他不再如之前那般從容。
起初默默無聞的吳巨,很快聲名鵲起,成為醫家魁首。即使身處信息不通的環境,李斯也常聽聞其名。後來李斯赴韓魏,恰逢大疫,雖未感染,卻目睹吳巨聲望再次達到巔峰。
疫情期間,無論郡邦、城邑,所有人都知曉吳巨及其事跡。年末時,李斯看到家家戶戶供奉吳巨畫像的情景,對其深感神秘。
吳巨醫術精湛,僅憑學識就能左右戰局,影響天下格局,這樣的人物世間難尋。
冷靜下來後,李斯分析利弊。吳巨與他同屬百家,加入門下有諸多益處。且吳巨深受秦王器重,雖掛職但不問政事,子楚年終行賞也未授予實權。這與李斯入秦意願似乎不符。
越想越困惑的李斯陷入沉思。“李斯,你還沒答複我,願意跟我走嗎?”吳巨再次發問。
李斯抬頭看向呂不韋征求意見。他是來投靠呂不韋的,貿然改換門庭顯得不敬。
"不用看我,拜入門下並無差彆。"呂不韋這話意在表明自己與吳巨不分高下。
李斯聽後大喜,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