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商賈的重要性_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4章 商賈的重要性(1 / 2)

“請講。”吳巨示意不用拘謹。

“吳卿是否記得朝會上提到的推廣豬肉之事?不知準備得如何了?”祁農對此一直關注,但之前未有機會詢問。

吳巨聽後一愣,隨即拍了下頭,差點忘記了此事。

“這事很簡單,隻需找幾個會殺豬的人,教他們技術即可。”

“如果條件允許,我希望也能把豬肉生意做成國營企業。”祁農說完,看向子楚征求意見。

“可以。”子楚思索後點頭表示讚同。

他認為國營企業是個很好的想法,既能增加國庫收入,又能推廣鹽和豬肉等重要物資,何樂而不為?

吳巨自然也同意:

“我負責技術,您提供工人,資金各占一半,利潤按四六分成,我四你六,如何?”

“行。”子楚答應。

他接著問:“找合適的工人容易嗎?”

吳巨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不容易,如果有幾個懂豬且適合做這個工作的大王能找到就最好了,我會教他們,他們再教其他人。”

子楚點頭看向祁農。

祁農領會其意:“這事交給我,我一定找到合適的人選。”

一樁重要事務就此敲定。

“那屠宰場也設在城外吧。”吳巨建議。

“好。”子楚爽快應允。

眾人聊了很久,口乾舌燥。子楚示意侍者上茶,四人邊飲邊談。

“吳卿,我還想請教些事。”祁農開口。

“請講。”

“剛才聽您提及國營企業,讓我豁然開朗。您在商道上的見解很有價值,能否再談談國家與商賈的關係?”

呂不韋正喝茶,聞言頓時來了精神。若論商道,他絕不會錯過。

“自然可以。”

吳巨稍作沉思,隨即回答:“在我看來,秦國對商賈的關注還不夠。國家應深入市場,實施監管。國營企業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

“能否具體解釋一下?”

“七國各有側重,有的重農抑商,有的重商輕農,但我認為都不夠全麵。農業與商業都是國之根本,不應厚此薄彼。國家需重視商賈,並加強對市場的管理。”

“例如,商品價格由市場供需決定,不可強行調整,否則會導致混亂。但國家可設定基準價,避免商品價格過高或過低,從而擾亂市場。”

“還可製定生產標準,像燒刀子酒,允許兌水的比例是多少,超出規定就要懲處……”

吳巨侃侃而談。

“對於關乎民生的商品如鹽鐵、糧食,國家必須直接乾預,這類產業需接受嚴格監管,嚴禁走私。”

“同時要大力扶持國營企業,這對穩定市場和增強國力大有裨益。”

“等等。”子楚舉手打斷,“定價我能理解,為何還要控製交易量?”

“交易量容易理解,比如防止有人蓄意破壞市場。”

“破壞市場?”

“大王可曾聽過管仲買鹿的故事?”

“當然聽過。”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並非虛言,即便沒有吳巨此番勸諫,子楚自小便熟讀史書,更彆說這是如此著名的一段曆史。”

“齊國欲攻打楚國,但楚國實力強大,難以輕易取勝。於是齊桓公向管仲求計,管仲獻策,讓齊桓公高價收購楚國的鹿。”

“齊桓公派遣使者至楚國購鹿。當時楚國鹿價每頭八萬錢,管仲令齊桓公派出中大夫王邑攜帶兩千萬錢前往楚國大量收購。”

“楚王得知後,命令百姓捕捉鹿,用鹿換錢。”

“為了擴大影響,管仲還鄭重其事地對楚國來的商人說:‘你若能弄來二十頭活鹿,賞黃金百斤;弄來二百頭,則賞黃金兩千萬。’”

“消息傳出,楚國上下震動,無論官府還是民間,不分男女老少,農民紛紛放下農活,上山下田到處捕捉活鹿。”

“此時,管仲暗中讓大臣隰朋在齊、楚兩國收購並囤積糧食。”

“就這樣,楚國靠賣活鹿賺得的錢比以往多了五倍;齊國囤積的剩餘糧食,也比以往多了五倍。”

“然而,問題隨之顯現。”

“楚國雖然有錢,卻沒有糧食;齊國雖有糧食,卻缺錢。”

“對於戰爭而言,糧食和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著,管仲建議齊桓公進攻楚國,齊桓公疑惑,管仲解釋道:‘楚國因得錢五倍,卻耽誤了農時,糧食無法短時間內收獲,到時候他們必然需要購買糧食。那時我們隻需封鎖邊境即可。’”

“齊桓公頓時明白,於是下令關閉與楚國的邊界。結果楚國米價飛漲,楚王派人四處買米,卻被齊國阻斷,逃往齊國的楚國難民占本國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國損失慘重,三年後向齊國投降。”

“此計流傳已久,被稱為買鹿之計。”

“饒與呂不韋同樣身為商賈,同為一國之相,對管仲之策亦十分欽佩。”

“正因如此,這難道不是證明了商賈對國家的潛在危害嗎?”

吳巨說道:“比如我現在投入巨資收購糧食,糧價勢必暴漲。等價格達到頂峰時,我再全部拋售,看似自己買賣,錢又回到了手中,但實際上高價之下會積壓大量糧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種行為會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恢複平衡需要很長時間。雖然個人難以做到,但如果是一個國家呢?這其實類似管仲的‘買鹿之計’,用金錢手段瓦解敵國的糧食儲備,造成其國內和社會動蕩。這樣的策略是不是很可怕?”

子楚、呂不韋和祁農聽了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呂不韋嚴肅地說:“商賈確實不能忽視。”

秦國過去長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直到子楚即位、呂不韋掌權後才有所調整。吳巨的話雖有些誇張,但管仲的例子證明了這種操作並非完全不可能。

祁農點頭附和:“必須加強對商賈的管理,完善相關法規。”

子楚感歎:“吳巨,你真是洞察秋毫,幾句話就把潛在危機說得明明白白。”

吳巨謙虛一笑:“隻是些淺顯的道理。”

實際上這些道理並不複雜,隻是古代重農抑商的背景下,不是所有商人具備這樣的智慧。而且當時金融市場尚不成熟,貨幣體係也不完善,商人的作用有限。但吳巨認為,隨著社會發展,這種問題遲早會出現,哪怕可能性微乎其微,也要提前防範。

“我會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發現問題不解決隻會留下隱患。”子楚堅定地說道。

傍晚時分,吳巨與三人長談結束,把所有想法一股腦傾訴出來,剩下的完善和規劃就交由他們繼續商議。眼看天色漸晚,該談的事情談完,吳巨起身告辭回家用餐。臨行前,他邀請大王與祁卿數日後酒樓開業時到場支持。二人欣然答應。

次日,吳巨因劇情細節稍有疏漏暫停更新,表示會在明日補足內容,爭取從第六遷寫到第八遷,具體篇幅視情況而定,請讀者稍作等待。

時光流轉至二月上旬,春寒料峭。為新酒樓命名之事,吳巨已反複斟酌半月。諸如“天下第一樓”之類浮誇之詞,他果斷放棄。參考同行,如“醉仙閣”“流漣居”,仍覺不夠滿意,最終定案拖延至初春。

這一天,魏磬在吳府假山涼亭內研讀醫書,周圍堆滿了書籍。呂凝坐在一旁沐浴陽光,吳巨則靠在她身邊,頭枕在她的裙擺上,顯得有些苦惱。魏磬見狀笑道:"師父起名總是困擾。"呂凝也笑著調侃他是"起名廢晚期"。

呂凝笑了笑,隨即輕聲問:"堂堂一大詞人,作詩填詞都出口成章,怎麼起個名字就難住了呢?"

吳巨沉思片刻,忽然睜眼道:"此言甚是。"

他完全可以從古詩中尋找靈感。

刹那間,無數詩詞湧入腦海:黃鶴樓、嶽陽樓、鸛雀樓、樓外樓、獨上西樓……

許久後,吳巨開口:"就叫結海樓吧。"

"結海樓?"兩位女子不解。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吳巨解釋。

兩位女子恍然大悟:"新詩?"

"算是一種吧。"終於有個稱心的名字,吳巨心情舒暢,起身準備去寫招牌。

走了一半,他又轉身回來,趁呂凝不注意,在她臉頰輕吻一下。

呂凝愣住。

"這是感謝你提供的靈感。"吳巨說完又跑開了。

呂凝摸著發紅的臉頰,嗔道:"哪有送謝禮還占便宜的。"

一周後,結海樓開張!

外牆拆除,帷幕落下,一座宏偉雅致的新酒樓展現在眾人麵前。

三層高,通透寬敞,飛簷微翹,儘顯大氣優雅。

"這就是吳巨新開的酒樓。"

"聽說是鹹陽城裡除了無拘酒肆外,唯一供應燒刀子的地方,但配額限製很嚴。"


最新小说: 八零:離婚後我釣到了反派大佬 情絲纏繞的時光 淪陷夜!誘捕!京圈大佬乖乖咬鉤 小美的平凡人生 泳道之外 當慫包穿進現代靈異文中 真與虛幻 穿成惡毒後媽,我霸淩全家,歐耶 在詭異世界掃垃圾暴富 渣男逼我離婚?轉頭高嫁京圈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