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首次造紙,還是吳巨剛到鹹陽不久之後,那已是去年的事情。
當時技術尚顯粗糙,造出的紙張與如今相比,簡直天差地彆。
這項持續已久的計劃終於取得重大進展,當初親手創立的造紙作坊即將停止運作,吳巨內心的感慨並不亞於這些工人。
幸好,這隻是一個更好的開端,稍作感慨即可。
緊閉的院子大門今天罕見地敞開,作坊內與造紙相關的所有物品都被魁首近衛運往山莊妥善封存並嚴密保管,工人們在吳巨的注視下離開了院子,踏上歸途。
吳巨與沈舫立於庭院之中。
沈舫試探性地問道:“那麼吳大人,屬下是否也可以先行告退?”
“想去哪裡?”吳巨轉頭看他,挑眉。
“放假呀!”沈舫答。
“放假?”吳巨冷笑一聲,“你能放得了假?在這個年紀,這個階段,你能放得了假?”
沈舫一臉委屈。
工人們都放假了,為什麼作為上司的他反而要加班?
吳巨看著沈舫的臉色,不耐煩地搖搖頭:“可以放假,但有更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完成之後才能休息。”
“嗯?”
聽到能放假的消息,剛才還無精打采的沈舫立刻來了精神。
“跟我來。”吳巨說完,率先走出門外。
沈舫正準備跟上,卻見吳巨突然停下腳步回頭,差點撞上。
“有個問題想問問,我們的紙會不會賣到齊楚兩國?”吳巨眉頭微皺,疑惑地問道。
沈舫一愣,緊張地回答:“您是不是懷疑我走私?天地為證,日月為鑒,我發誓絕對沒有這種行為!如有虛假,願遭天譴!”
“停停停!”吳巨急忙打斷,“你彆亂說了,聽你這麼一說,就算是清白的我也開始懷疑了。”
“這不是真的嗎?確實沒有的事!”沈舫連忙澄清。
“那楚國或者齊國的可能性大不大?”吳巨追問。
沈舫沉思片刻後說道:“楚國與我們秦國相鄰的西部地區或許有機會,但如果是在東部或最東邊的齊國,基本是不可能的。你知道的,紙這麼受歡迎,每次剛生產出來就被內部消耗殆儘,連鹹陽城外能流通的都很少。”
吳巨挑挑眉。
“怎麼了?”沈舫小心翼翼地問。
“沒什麼。”吳巨搖搖頭。
儘管嘴上這樣說,但吳巨心裡依然感到困惑。
荀子他們究竟是如何拿到那些紙的呢?
“阿嚏!”
鹹陽城裡,湘夫人三人居住的宅院內,孔臻打了個噴嚏。
“奇怪,我的身體狀況不應該感冒才對。”孔臻抽了抽鼻子,抬頭望向晴朗的天空。
這樣的天氣怎麼會感冒呢?
孔臻摸了摸下巴:“說到這個,我托荀師、薑師和孟叔給吳巨寄去的信應該已經送達了吧,不知道他有沒有看到。”
城外,
吳巨和沈舫乘坐馬車,在吳家莊平坦的道路上繞了幾圈,最終來到一處建築工地門口。
工地周圍有圍牆環繞,頂部還覆蓋著黑色布料,從外麵看去完全無法看清內部情況。
吳巨敲響了工地的大門。
開門的是一名工地工人。
當他看到吳巨時,先是微微一愣,隨即臉色大變。
“吳……”
“老高在嗎?”吳巨問道。
“在,在的。”工人點頭回應。
吳巨口中的老高,指的是他的施工隊總隊長高德全,他曾負責過結海樓項目,之後許多廠房也由他帶領團隊建造,而眼前的工地正是在建的青囊學宮。
吳巨帶著沈舫走進工地,但沒有深入內部。
從外部觀察,一根根柱子已經豎起,旁邊架設了大型起重設備,工人們忙碌不停,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不久後,高德全匆匆趕來:"吳卿!"
"嗯。"吳巨點頭道:"目前工程進展如何?"
"一層框架已基本完工,現正進行二層施工。"高德全回答。
吳巨點頭:"務必確保施工安全,保護工人生命,同時工程的質量也不能忽視,這絕不能馬虎!"
這是為孩子們修建的建築,常言道,再艱難也不能委屈孩子,再貧困也不能耽誤教育。
"明白!"高德全恭敬地說。
吳巨指向身旁的沈舫介紹:"這是沈舫,未來的造紙廠負責人;這是高德全,施工隊總隊長,吳家莊區域八成工程由他牽頭完成,你們所在的院子最初也是他組織修建的。"
"沈主事。"
"高工。"
沈舫與高德全互相致意。
"接下來吳家莊區域將新建一座造紙廠,人員配置是否有問題?"吳巨詢問。
"理論上沒有問題。"高德全答道。
"實際情況呢?"
"當然是人越多越好。"高德全坦誠說道。
雖然人員數量對工程強度影響不大,但確實會影響施工進度。
吳巨點頭:"你現在手下有多少支施工隊?"
"五支。"
"再招募兩支!"吳巨果斷下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嘞!”高德全滿心歡喜,跟著吳卿乾活總是很痛快。
“造紙廠的選址在哪裡比較好?”高德全問道。
吳巨和沈舫相視一笑。
“打紙漿需要水,最好還是靠近河邊。”沈舫提議。
吳巨點頭:“那就選在渭河邊吧。”
“明白了。”高德全答道。
“接下來的事你們兩人對接,沈舫你最了解造紙所需的條件,有需求就直接跟老高溝通,最後整理出方案和設計圖交給我審閱。”吳巨說道。
“是。”二人齊聲應道。
吳巨讓沈舫在馬車內稍作等待,隨後在高德全的帶領下查看了整個工地。
一圈巡視下來,吳巨頗為滿意。
“大概多久能完工?”吳巨詢問。
“三個月內應該可以完成。”高德全給出了一個較為保守的時間。
吳巨點頭,拍拍高德全的肩膀:“好好乾。”
“一定不負您的期待。”高德全承諾道。
吳巨隨即離開工地。
來到工地外的馬車旁,他對沈舫說道:“你可以休息了。”
沈舫喜出望外。
“不過一周內要把造紙廠的計劃書送到吳府,之後才能真正休假。”吳巨補充道。
沈舫頓時泄了氣。
吳巨同樣拍了拍他的肩,送上了同樣的鼓勵:
“好好乾。”
吳巨再次回到府中,躺在院子裡的躺椅上,長舒一口氣。
他陷入沉思。
既然要賣紙,那麼毛筆自然也得賣。自古以來,紙筆就是一對。
毛筆製作工藝簡單,鹹陽城已有人開始模仿,但質量粗糙,遠不及吳巨的手藝,而且尚未形成規模,隻是零星嘗試。
這些人不足為慮,他們無法與吳巨競爭。
既然文房四寶裡的紙和筆都有了,那墨和硯要不要也涉足?筆洗、筆筒、筆架、鎮紙、墨床、印泥之類的要不要一起做?
哎呀!
吳巨頓時頭疼起來。
這些文具種類繁多,至少有幾十種,一點也不比茶具少!
經過深思熟慮,吳巨決定暫時擱置那些雜七雜八的事情。俗話說得好,“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如果要把所有文具都弄出來,光是組建團隊就需要幾十支隊伍,想想就覺得不切實際。
或許可以挑選幾個比較重要的項目,或者先製作一些簡單的出來。
就這樣決定了。
吳巨叫來了張管家,讓他把手中暫時閒置的店鋪地契拿過來。
沒過多久,張管家便帶來了一疊兩指厚的地契。
這些地契來源各異,有的是吳巨之前購買卻未使用的,有的則是彆人為了感謝他的幫助而贈送的,比如請他幫忙治病後送上的謝禮,總之數量繁多,甚至多到他自己都記不太清了。
翻閱完這一疊地契後,吳巨從中挑出了三張連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