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伊士又經過半個月的航行,11月中旬到達了達累斯薩拉姆港。該港此時尚處於殖民開發的初期階段,基礎設施簡陋但充滿野心勃勃的殖民擴張氣息。主碼頭為木質棧橋延伸至淺海,僅能停靠中小型蒸汽船,大型船隻需錨泊外海,通過駁船轉運貨物。
黑煙從王月生乘船的煙囪噴湧而出,汽笛聲撕裂潮濕的空氣。甲板上因不習慣長途海上航行而顯得蒼白病態的中國人和外國人掩鼻躲避碼頭飄來的腐臭,而赤膊的斯瓦希裡人已跳入渾濁的海水,將纜繩拖向鏽跡斑斑的係纜樁。
倉庫以鐵皮屋頂、夯土牆為主,標有德語“deutschostafrika”德屬東非)字樣,堆積象牙、橡膠和從歐洲運來的布匹、槍支等工業品。港口入口懸掛德國黑鷹旗與殖民公司旗幟,崗哨駐守德國士兵和持老式步槍的askari土著士兵。德國總督府a)初建中,為白牆紅瓦的歐式建築,周圍有鐵絲網圍欄。
德國官員頭戴殖民地遮陽帽,手持皮鞭監督勞工裝卸貨物。德國士兵當眾鞭打未完成勞役的土著,屍體懸掛碼頭示眾以震懾反抗者。本篤會修士的傳教士在港口設臨時診所,用奎寧治療瘧疾,同時傳播基督教。印度裔阿迦汗家族的代理人在港口集市用斯瓦希裡語討價還價,販賣布匹和銅器。歐洲探險家、傳教士在此集結商隊,招募anyaezi族腳夫向內陸進發,目標為塔波拉或坦噶尼喀湖。斯瓦希裡搬運工赤腳背負麻袋,在德國監工的嗬斥下列隊行進,汗水與塵土混合成泥漿。婦女頭頂陶罐運送淡水,兒童在碼頭撿拾散落的穀物或廢鐵。
11月中旬為短雨季vui),午後常有雷暴雨,港口道路泥濘,馬車車輪深陷泥潭。空氣濕熱,蚊蟲滋生,瘧疾與傷寒高發,港區彌漫腐木與鹹腥海風的氣味。港口邊緣可見紅樹林與椰子樹,鵜鶘群掠過海麵。夜間鬣狗在垃圾堆翻找食物,德國士兵鳴槍驅趕。
成捆的象牙從內陸商隊運抵,等待裝船銷往歐洲,部分染有血漬。德國殖民公司強征土著采集野生橡膠,港口堆積的橡膠塊散發刺鼻氣味。非洲的野生橡膠不同於來自南美洲著名的iensis橡膠樹,而是非洲本土的幾種產膠植物。它們的開發和利用在殖民時期成為歐洲列強掠奪的重要資源,其中藤本橡膠andophiaspp.主要分布於剛果盆地、西非和中非熱帶雨林中,屬於夾竹桃科的攀緣藤本植物,乳膠產量較低,需砍斷藤蔓後收集凝固的膠塊,效率遠低於南美橡膠樹的割膠方式;非洲橡膠樹funtuiaeastica屬於夾竹桃科喬木,生長於西非至烏乾達一帶,乳膠質量較好,但同樣需砍樹取膠,不可持續;其他植物:如citandra屬和kickxia屬的植物也含乳膠,但利用較少。19世紀末工業革命推動橡膠需求輪胎、絕緣材料等),南美橡膠供不應求,歐洲轉向非洲。比起此時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以“開發橡膠”為名,強迫剛果土著在雨林中搜尋藤本橡膠,規定每月采集配額,未完成配額者會被砍手、滅村,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史稱“橡膠恐怖”,東邊的德國人似乎還要文明一些。
除了象牙和野生橡膠,此地重要的出口商品還有奴隸貿易。雖然名義上被禁,但仍有阿拉伯販子用帆船偷運人口至港口外不遠的桑給巴爾。從阿曼蘇丹國控製桑給巴爾的1770年到英國強製廢除奴隸貿易的1897年,根據當時的英國著名探險家davidivingstone記錄,19世紀中葉峰值期,年均約23萬奴隸經桑給巴爾中轉;1873年英國強迫關閉公開奴隸市場前,桑給巴爾島奴隸市場年交易量約11.5萬人。保守估計,17701897年間,約5070萬奴隸經桑給巴爾販運含陸路與海路中轉),而部分學者如pauovejoy認為可能達100萬以上,因大量走私未計入官方記錄。這些奴隸主要來自內陸獵奴區,如後世的坦桑尼亞的尼亞姆韋齊族領地、馬拉維湖周邊、剛果東部。阿拉伯斯瓦希裡奴隸商隊武裝襲擊村莊,或通過部落中介購買戰俘。然後從內陸如塔波拉)步行至沿海巴加莫約等港口,再船運至桑給巴爾。從那裡,奴隸被販至阿拉伯半島阿曼、也門)、波斯灣今阿聯酋)、印度洋島嶼如毛裡求斯),要麼去阿拉伯世界充當種植丁香、椰棗的勞動力或家庭仆役,要麼在法國在留尼汪、英國在塞舌爾的印度洋種植園種蔗糖。當然,桑給巴爾本地丁香種植園高峰期1850年代)也使用了約6萬奴隸。
這裡的進口商品主要是煤油、玻璃器皿、步槍等歐洲工業品、印度棉布、阿拉伯椰棗。
落日將椰子樹拉長成鬼魅般的剪影,印度商人的煤油燈次第亮起。駱駝商隊馱著象牙鈴鐺叮當,穿過集市時踢翻了一筐乾魚,引來婦女的咒罵。暗巷中,阿拉伯人掀開麻布,露出火藥與黃銅子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月生有心情去細致入微地觀察那些港口的細節,主要是本傑明表示從達累斯薩拉姆一直到基戈馬這段所有的重要環節他們都擺平了。但是,王月生沒有想到他說的擺平到底是什麼樣的程度,直到本傑明得意洋洋地出示了一份由殖民事務部kooniaabteiung)出具的、有德皇印章的正式公文,使用古典德語和官僚術語,抬頭為“以皇帝陛下的名義”inaenseinerajest?tdeskaisers),直接接收者為德屬東非總督gouverneurvondeutsciebert)。
公文的核心內容是擬由命令持有人帶領科學考察隊前往基戈馬及其周邊大湖區為“查明內陸礦產如銅、錫)及橡膠資源分布,評估開采可行性,繪製帝國未來鐵路線地圖”,並“警惕英國傳教士與比利時勢力滲透,確保考察路線穿越爭議邊境區如維多利亞湖西岸),宣示主權”,可以“與酋長締結‘保護條約’,必要時以武力威懾,確保商路安全”,為此要求“達累斯薩拉姆倉庫撥付:200發步槍彈藥、奎寧500克、氣壓計2具、貿易貨物布匹、銅鐲)以換取部落合作”,並“由20名阿斯卡裡士兵、50名腳夫anyaezi族)及4名非洲語翻譯組成護衛隊”,敕令邊緣有德皇潦草批注“勿讓英國佬搶先!”。
命令後麵還附有殖民事務部的標準文檔對考察團進行了詳細的要求,比如須完成地理測繪使用經緯儀填補帝國地圖空白)、動植物標本采集標注拉丁學名,供柏林大學研究)、人類學調查記錄部落語言、習俗,為殖民統治提供情報)、“每日記錄氣象數據,拍攝地貌照片若攜帶便攜式相機),保存日記副本供殖民檔案館存檔”、“若遇土著襲擊或疾病爆發,可焚燒敏感文件,優先保全測繪資料”、“禁止私人貿易”、“避免依賴土著知識,以防數據汙染”、拍攝“文明開化”照片等內容。
“同樣的命令在咱們出發前就通過海底電纜經亞丁中轉至達累斯薩拉姆的德國殖民局了,連去年德國東非公司資助的莫羅戈羅考察團隊都沒拿到這樣的敕令,據說也隻有那位羅伯特·科赫robertkoch)才有這樣的待遇”,本傑明一邊說著,一邊搖晃著一塊隨命令附贈的銀質懷表,刻有“為科學與帝國”furissenschaftundreich),據說是領隊權威的象征。
於是,王月生等中國人作為隨團的亞洲學習團隊順利地在總督府派出的保衛力量陪同下前往基戈馬,因為總督被告知明年德國要對中國進行類似的考察,需要現在就鍛煉出一批屆時可以配合完成科考工作的中國當地合作者,而總督恰好知道帝國從去年開始就準備強租中國的膠州灣和青島港了。
當總督被偷偷告知這個考察團的主要人員還要橫穿大湖區到比利時人和英國人的地盤去進行勘探,然後沿著盆地的邊緣穿越整個剛果叢林到達非洲西海岸時,被他們的大膽和為了帝國敢於獻身的精神所深深打動。王月生讓本傑明如此告知總督,是因為到時候他和本傑明回到達累斯薩拉姆卻沒有其他團員身影時,須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畢竟,任人都看得出本傑明和自己都不像個科學家的樣子。至於這個團隊的所謂首席科學家,則由本傑明手下一個最神似科學家的人充當,也是今後現場工作的外方代表。
從達累斯薩拉姆到基戈馬的陸上行程其實就是帝國規劃中的中央鐵路的大致路線,而當時德國的殖民力量可以有效投射的邊界隻到塔波拉tabora),所以德國政府對於有民間探險隊願意為他們完成塔波拉至基戈馬的沿線考察還是樂見其成的,所以儘管有猶太組織勢力在後麵推動,德國當時的現實需要共同催生了那份德皇敕令的發出。
喜歡數風流人物還看前世與今朝請大家收藏:()數風流人物還看前世與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