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靜!”高要尖銳的聲音壓過爭吵。
朝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集中在秦帝身上,等待聖裁。
秦帝緩緩起身,他走下台階,靴子敲擊地麵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傳旨,犒賞三軍,撫恤陣亡將士家屬。令三位皇子即刻返京。”停頓片刻,“召陸沉舟回京!”
崔琰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喜色,立即高呼:“陛下聖明!”
退朝後,秦帝獨自來到無極殿。他看著牆上掛著的三幅畫像。大皇子蕭照軒溫潤如玉;二皇子蕭照軍英武剛毅;太子蕭照淵眉目間透著與他年輕時極為相似的神采。
“淵兒...”秦帝看著畫像,喃喃自語,“這江山,你守得住嗎?”
與此同時,崔府內。
崔琰與趙文等大皇子派係之人圍坐一桌,臉上掩不住的得意:“陛下召陸沉舟回京,說明對太子私調邊軍有所不滿。我們的計劃離成功不遠了。”
趙文卻有些不安:“崔大人,今日我總覺得陛下反應過於平靜了。”
“趙大人,你多慮了。”崔琰舉起酒杯,一飲而儘,“接下來,隻要等陸沉舟回京。當他說出太子並無旨意私自調動之時,我們就聯名上書,請立大皇子為儲君!”
“可二皇子那邊...”
崔琰冷笑一聲:“莽夫罷了。不用在意。等大皇子未來登基,第一個收拾的就是他!”
眾人不知道的是,屋頂上,一道黑影悄無聲息的離去...
黑水關的殘垣斷壁還未清理乾淨。一隊風塵仆仆的傳令騎兵便急匆匆的趕來。
“聖旨到——”
一道尖銳的聲音刺破清晨的寧靜。中軍大帳內,正在議事的蕭照淵與諸位將領同時起身。傳令太監手捧黃絹詔書疾步而入,身後跟著四名禁衛。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年歲將至,特召太子淵,皇子軒,皇子軍及鎮蠻侯陸沉舟,即刻返京述職,不得延誤。欽此!”
帳內一片死寂。這道旨意來的太過突然。周軍雖退,可邊境卻未安寧。蠻族新敗,餘孽尚存。此時召回三位皇子與鎮邊大將,實非尋常。
“兒臣臣)接旨。”蕭照淵率先跪下,雙手接過詔書。
傳令太監剛退下,二皇子蕭照軍便忍不住拍案:“父皇是何意?邊關尚未安定...”
“二弟!慎言。”大皇子蕭照軒連忙製止,“旨意上說是述職,未必是壞事。”
鎮蠻侯陸沉舟捋了捋花白的胡須,眉頭緊皺:“老臣覺得此事蹊蹺。按慣例,邊關大將非重要事務不得回京。更彆說此時邊關還未安寧,就緊急召回三位皇子與老臣....”
“詔書是真,可周軍剛退三日,動向未明,為何如此著急召回...”蕭照淵轉向坐在一旁的郭嘉詢問道。“奉孝,老曹可有消息傳來?”
郭嘉從懷中取出一支細竹管:“今晨剛到。”
蕭照淵展開密報:三日前,崔琰一眾聯名彈劾太子專權邊事;宇文林稱病辭官;京城發現大周密使。
大帳內溫度驟降。蕭照軒“啪”的一聲拍在案幾之上:“崔琰等人是想乾什麼!”
“大哥。莫急。”蕭照淵連忙拉住大皇子的手臂,示意他冷靜下來:“我等先回京再說。”
二月初四,京城飄起了鵝毛大雪。
太子三人踏著積雪走進無極殿。
“兒臣參見父皇!”三人齊聲行禮。
龍椅上的秦帝似乎又老了許多,但眼神依然銳利。他輕輕抬手,侍從立刻抬上一個紅木箱子。箱蓋打開的瞬間,三位皇子同時倒吸一口冷氣——裡麵堆滿了彈劾奏章,最上麵一份赫然寫著【太子十罪】。
“淵兒!”秦帝突然點名,“邊關之戰,你可知朝中有多少人盼著你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