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三個小國的無私奉獻,以及吐蕃王朝的積極捐助。
大唐境內的鐵路,開始大力發展。
現在施工人數已經足夠,張善果斷采取多段同時施工的策略,
以長安為節點,分彆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延伸。
其中修建得最快一條路,自然就是向西,前往西域的這條。
皇帝去哪,就往哪裡修,這點常識,都不需要提醒。
其次就是向東北方向修建的這條,這邊是勞動力的出處,可以就地開始施工。
有這麼多可以隨便壓榨的免費勞動力,鐵路修建的速度,那就一個字“快”。
至於向其他方向修建的鐵路,進度隻能算還可以,
自古以來,華夏就是一個喜歡修建大工程的民族。
在修建的過程中,張善憑借著記憶,以及係統的幫助。
炸藥以及水泥,相繼問世。
得益於這兩個神器,鐵路的修建進度,才算是真正進入了快車道。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在滿足鐵路的需要後,各種物資的產量,還出現了產能外溢,
對此,各地方的官道修繕問題,也被擺上了日程。
大唐境內陷入了一片紅火的基建狂潮之中,
而遠在前線的李世民,則在考慮是不是可以班師回朝了。
然後,很不巧的,還不等他拿定主意。
西突厥也跟著鬨事了。
這能怎麼辦?李世民隻能接著打咯!
就像那句調侃的話:
唐僧前腳走,國境後腳追。
西行多磨難,一半在國內。
這回則是,張善在前麵搞事,李世民在後麵收尾。
這一打,又是一年。
西突厥也被打殘,草原並入大唐領土。
然後又又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阿拉伯帝國突然和唐軍乾起來了。
李世民隻能繼續去救火,順便彰顯一下自己天可汗的威名。
但阿拉伯帝國,可不是什麼軟柿子,這兩者皆是這個時期最強力的國家。
此戰打起來之後,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是一個頭。
為了支援李世民的作戰。
張善調集了大量的資源,主修去西域的這條鐵路,就為了給李世民,及時的送去兵員。
後麵通過各種方式,陸續送過去的援兵,從來就沒有斷過,
至於後勤輜重,那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吃不完。
在安排完李世民的事情之後,張善就打算乾一點自己的事了。
那就是造船。
唐朝的戰艦,以樓船為艦隊核心,能容納800人,船上配備著,可以遠程投射的拋石機。
艦隊裡還有負責突擊的艨艟,較為均衡的鬥艦,以及獨創的全天候戰艦“海鶻”等,各種型號的艦船。
種類繁多,分工明確。
至於這次的目標“倭島”,他們能有足夠的小漁船用來出海,就很不錯了。
之前攻打高句麗以及百濟的時候,李世民就動用過戰艦。
但張善對現在的這個數量,不夠滿意。
他估摸著艦隊的規模,最少還要再多上兩倍。
想要徹底封鎖倭島,就需要這樣規模的艦隊。
現在的倭島上麵,滿打滿算也就100萬人。
還窩在小島上玩泥巴,沒有到爸爸這裡來,接受文明的教育。
張善肯定是不會認這段關係的,也不打算讓他們,有機會過來學習。
直接就奔著亡族滅種,廢物利用的目標走。
計劃如下:
第一步先封鎖海域,做到不放跑一隻。
第二步打上老家,堵住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