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玖連帶著兩個小道童,下了山直接上了提前準備好的馬車,低調奢華的馬車,一路急行,很快就入了皇城。
兩個小道童很少下山,對於山下的生活很好奇,掀開簾子看著外麵熱鬨的景色,三玖並不製止兩人的舉動。
這一路上,何全對待三玖已經從普通的好奇到敬畏了,她這一路上沒有進食,隻飲了幾口清水,真正做到了餐風飲露,一看就是修行有成之人。
到了皇宮之中,何進先是去向皇帝彙報,三玖在偏殿之中等候,對於這座比自己離開時更豪華的宮殿沒有什麼好奇之心。
皇宮是權利的最中心處,在這裡人們人均好幾個心眼,或平靜或微笑的表皮之下是各種心思浮動,三玖一進入宮廷之中就感受到了其中散溢的情緒能量,她抬手將這些散溢的能量引導吸收,而後露出了一個還算開心的笑容。
這原本是個獲取能量的好場所,隻不過不夠自由,三玖不喜歡被限製在高牆之內的感覺,所以她選擇了離開。
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天然的自助餐廳,哪裡不能吃飯,沒必要為了吃飯讓自己過得不舒坦。她雖然是係統,卻也有自己的喜好與偏向。
皇宮中有很多秘密,有時候,也沒什麼秘密。
三玖這位在外修道的公主今天入了宮中,一時間後宮之中有能力的妃嬪就已經全部知道了這個消息。
相比於三玖坤道的身份,大家更津津樂道的還是她嫡公主的身份。
原本高貴的身份,為她的生平更添了一份傳奇。
鳳儀宮中,皇後已經處理完公務,正在抄寫經文。一方麵是練字放鬆,一方麵也是為了給自己的兒子祈福。
年輕的皇帝不崇佛也不尊道,身為皇帝發妻的皇後,宮殿之中也沒有設置小佛堂。
有宮人跟皇後說起皇帝為了賢妃娘娘接這位前朝嫡公主下山之事,皇後淡淡的應了一聲,沒有什麼太大的情緒反應。宮中有人嫉妒賢妃得寵,將皇帝曾經與她的婚約拿出來說事,想要挑撥皇後對賢妃動手。
然而皇後是個聰明人,她從來沒有將後宮中的兩名前朝公主當成過自己的對手,甚至宮中的其他妃嬪也沒有被她當成對手過。她才是皇帝真正的發妻,曾經與他共患難,在他最落魄的時候接納他投資他,戰爭時為他管理好大後方,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同袍。
而皇帝,他也不是一位感情用事的皇帝,所以,皇後的地位一直很穩固。
皇後唯一憂心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他的兒子,成婚多年皇後隻有一子,這個兒子從小就既聰慧又優秀,卻因為在胎中沒有養好而先天體弱,身體狀況差到讓皇帝一直糾結要不要立他為太子。
這也不是皇後的錯,當年她在懷孕時正值戰亂,兵荒馬亂的情況下她不僅要幫皇帝管理好家中事,還要跟著操心戰線後方的糧草,戰士的衣著問題,導致她操勞過度,懷相不好,生下來的孩子才先天體弱,看遍名醫也調理不好,每每想到這些,她都十分自責,覺得很對不自己的孩子。
皇帝同樣為這位嫡長子憂心。
聽完何全的回話,他忽然問何文進,“朕記得你說,當年帶走公主的那位老道長醫術絕佳又擅長丹道。”
“是,奴才記得當年那位老道長已經一百二十歲了,但是看著精神矍鑠。當年那位道長在京城停留了一段時間,許多勳貴人家都請他上門。前朝成國公家的公子身體不好,已經性命垂危,是老觀主前去才保了他一命。”
皇帝又問何全,“你說老觀主已經仙逝了?”
何全恭敬的回話,“是,奴才到的時候,五蓮觀中隻有玄應真人和兩位小道童。”
大殿中沉默了下來,皇帝不信佛道,所以這些年求醫,從未考慮過這些道士。
事實上大部分修煉有成的道士都是擅長醫術的,隻不過在擅長丹道的在醫術方麵更擅長一些。
過了會兒他擺了擺手,讓何全帶人去賢妃的瓊華宮,還貼心的讓何全彆忘記叫和嬪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