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紅色的蛋白塊,碧綠色的韭菜絲,還有白玉色的豆芽。
在白水中彙入了一勺蜘蛛肉,整個底色瞬間變成了金黃!
劉筆嘴角勾起:
應該是有點類似於肉鬆的做法。
通過醃製,增強了蜘蛛肉當中的鹹味和鮮味。
之後剁碎,再用大口鐵鍋炒成乾硬狀態,壓碎,繼續炒香。
估計還在裡麵加入了各種香料,最後變成了酥脆易散的鹹蛋黃色產物。
而這些沙狀的蜘蛛肉一接觸到炒菜的湯汁,就很快融化,把鎖住的鮮味和鹹味全部釋放了出來。
不愧是有些手段的廚師。
劉筆暗暗讚歎。
哪怕材料如此匱乏,還能用豐富的手段,讓食物變得好吃。
望遠鏡掃過去一遍,劉筆發現至少還有兩個廚師,用了跟左起第一位廚師類似的手法。
隻是材料各有不同。
左起第一個廚師用的是蜘蛛肉,但有其他兩位,一位用的是鼠肉,另一位用的則是……冷凍的牛肉!
相比於蜘蛛,鼠肉顯然更容易做成肉鬆。
將肉煮硬,打成碎肉。然後小火慢炒,多次調味。
隨著水分的蒸發,肉泥會逐漸變乾,顏色也會變深。
繼續翻炒,直到肉泥變得乾燥蓬鬆,用手一撚就能變成粉末狀,香噴噴的新鮮肉鬆就炒好了。
肉鬆,確實也是和鹹鮮相關!
劉筆默默記在心中,這真是好把式,相當精彩,回去自己也可以嘗試一番。
隻是用鼠肉做肉鬆相當不錯,用牛肉就有些暴殄天物了。
再看其他人,倒都是平平無奇,都沒有想著怎麼從食材解決問題,倒是都從調味料上麵下大功夫。
九區的人工調味劑製作工藝還是比較發達的,但是人工合成的調味劑,最大的問題還是味道單薄。
辣就是辣,鹹就是鹹,鮮味就是一種直觀的鮮味。
劉筆搖搖頭,在廚房裡搞這種科技與狠活,去工廠就可以了,還需要廚師做什麼。
但最大的問題是,他們調製出來的口味很可能同質化。
評委們吃起來沒有特點,又全部都是同樣的菜,很可能直接就會把他們當做平均分掃到一邊去了。
不過有個人居然帶來了一罐荒野牌的罐頭。
劉筆仔細一看,居然是荒野牌的地菌醬蘸料。
地菌醬有鮮味,整體口感卻是偏酸的,和主題有些不符。
雖然劉筆也不看好這位廚師的菜品,但既然買了自家的醬料,他還是希望這位廚師一路順風,能夠晉升到比較高的名次。
海選階段隻有5位特廚評委,暫時沒有大眾評審團。
也沒有打分,隻用“√”和“x”來直接取舍。
剩下的食物會全部無償贈送給場邊觀眾,
炒三絲最快來到評委們的眼前。
“這是用豆芽絲、韭菜絲和蛋白塊絲一起合炒的炒三絲,請評委們品嘗。”
這位廚師緊張地介紹道。
幾位特廚拿起筷子夾了一口,皺起眉頭,似乎是覺得過於普通。
一位沒有太多頭發的老特廚拿起勺子在炒菜下方的湯水裡動了動:
“這些淡黃色的碎末是什麼?”
“哦!那些是用糖、鹽、醬油炒製的蜘蛛肉!要合在一起吃!”
評委們互相商量了一番,又夾著嘗了一口。
這回的表情確實各不相同了。
最後,他以3讚成2反對的票數,通過了第一輪海選。
除此之外,鼠肉鬆蘸醬汁獲得了3讚成2反對的成績,牛肉鬆卷餅則是獲得了4票讚成,1票反對。
卷餅是用壓縮餅乾壓碎揉搓製成的薄餅,和劉筆一開始的開發有些類似。
第二個上台的小組全都平平無奇,沒什麼有趣的地方,唯一讓劉筆眼前一亮的,還是有人拿出了一缸醃韭菜。
這一組的人全都給刷下去了。
三四組過去之後,評委們的味覺也打開了,第五組的戴俊威總廚走到了台前。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他從身邊的小冰櫃裡,拿出了一條魚!
一條相當新鮮的魚,眼珠清澈,已經除去了內臟,血跡未乾,帶著晶亮的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