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仁,怎麼回事?”謝伊人看著蘇雲間斷按著驗鈔機的開關,紫色的光線斷斷續續的出現,有些疑惑。
“菜籽油裡麵,尤其是粗製的菜籽油裡,可能會含有光敏物質。正好趕上這兩口子有這個愛好,紫外線照射,最後就出事兒了。”鄭仁也是比較無奈。
“住院就沒事兒了吧。”謝伊人還是很擔心。
雖然不認識孫院長夫婦,但她主觀上還是關心著遇見的每一個人。
“一會回去看看。”鄭仁道,“透析,再用點藥,以後……對了,菜籽油一會得帶著去醫院。雖然猜測是這樣,最後是不是的還是要做檢測。”
鄭仁說著,已經開始看蘇雲了。
這種稀奇古怪的檢測,還是得蘇雲出手。
“這兩口子……”蘇雲還在玩著驗鈔機,小時候見過,長大後至少十幾年沒看見了。
等了半個小時,孫院長的兒媳才從醫院趕過來。據說那麵已經把兩人收入腎內科進行治療,看樣子應該沒什麼大事。而孫院長的兒子在醫院照顧老人,隻好她回家看著。
總算是有人回來,眾人這才從孫院長家離開。
給孔主任打了個電話,孔主任還沒回去,在透析室等病情平穩。謝伊人和常悅回家,畢竟黑子在家還要照顧。
蘇雲拎著菜籽油,兩人直奔912的住院部。
給孔主任講述了猜測後,孔主任這種老油條也被說的一愣一愣的。
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可仔細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孫院長和他愛人沒有上呼吸機,隻要有氣管插管,保持氣道通暢也就夠了。
鄭仁和腎內科的住院總聊了幾句,這麵給的治療也沒問題。
血液透析,2小時/次。抗生素及甲潑尼龍、西替利嗪等治療。
估計孫院長會很快好起來,現在要擔心的是做氣管切開的時候無菌條件不夠,會不會有繼發的感染。
不過人都救回來了,剩下的也沒什麼大事兒。
和孔主任告辭,鄭仁和蘇雲往科室走去。
菜籽油要明天才能找人做檢測,這大半夜的,完全沒理由把人從家裡折騰來。至於拎著彆人家的菜籽油回家,更是沒必要。
扔在科室裡麵好了。
“老板,你今兒的手術做的不錯。”路上,蘇雲說到。
“美容手術,本身難度也不大。換創傷科的醫生,都基本能做到。”鄭仁道。
“和那個沒關係,光鑷還能這麼用,我就沒想到。從前倒是也能用最小號的鑷子夾脂肪細胞,但那玩意太脆了,我們都是用它練習手術的穩定性的。”
技術更新換代,肯定會有千奇百怪的各種手術方式出現,鄭仁並不覺得什麼。練習手術的穩定性,鄭仁學手術的時候,是買最嫩的豆腐,用鑷子夾上麵的紗布線。
林嬌嬌的手術完成度100%,鄭仁也是很欣慰。
兩人一邊閒聊,一邊回到介入科。
辦公室的燈亮著,一個馬尾辮衝著門,隨著主人看病曆的角度改變而不斷的晃動著。
“咦?林淵,你怎麼還沒回去?”蘇雲詫異的問到。
“呃……”林淵轉過頭,見鄭仁和蘇雲站在門口,蘇雲手裡還拎著一桶油,像是下鄉慰問來了。
“寫病曆,剛要完事。”林淵抻了個懶腰,“你們這是……”
醫院的活,繁瑣、枯燥,越是大型三甲醫院越是如此。
患者周轉的快,儘快騰出病床給外麵等待手術的人用。而每一個入院患者程序都是一樣的,大病曆、病程記錄、術前討論、手術記錄……無數的文字工作需要做。
這些活說不重要,那是根本毫無用處。寫的天花爛墜,患者痊愈出院,這份病曆在檔案庫裡存放十年、二十年,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