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強早就注意到了。在隊伍中有兩名應該就是地質專家,他們受到士兵們的嚴密保護,一直走在隊伍中間。
看他們的氣質,就跟部隊上這些士兵格格不入,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知識分子特有的儒雅氣息。
下了旋轉木樓梯,帶隊的警察馬上就為天坑底下的楊宜勇局長和周正剛營長他們進行了互相介紹。
同時也說了,以後天坑的事情,將由部隊上接手。
楊宜勇局長聽了也鬆了一口氣。
身為撫鬆縣公安局局長,他的事情也很多,不可能長期待在這天坑之中。
現在終於有人來接手,他也可以解脫了,緊繃許久的肩膀瞬間放鬆下來,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
這麼多士兵前來,幸虧天坑底下原本儲備的糧食足夠多。
糧倉裡一個個木櫃裡裝著滿滿的稻穀和小麥,玉米。
這些大木櫃整整齊齊擺放著,整個糧倉裡散發著醇厚的麥香與米香,像在無聲訴說著足以支撐眾人生活的底氣。
很快,兩架飛機上就裝滿了貨物。
這還不算,在兩架飛機起飛之後,還用吊鉤吊運了一些貨物。
隨著機械的轟鳴聲,貨物緩緩向著天坑上麵升起,漸漸縮小成天空中的一個黑點,很快就消失在雲層之中。
此時,天已經快要黑透。
大家回到溶洞,開始聚餐。
洞內的燈光將整個溶洞照得亮如白晝,熱鬨的談笑聲在洞壁間回蕩。
趙國強找到自己幺爸、三個舅舅、三個姑父、姑姑,還有表兄表妹、堂哥,以及生產隊長劉福貴、會計孫有才這些人,和他們圍坐在一處。
他關切地問了一下大家在天坑中這段時間的情況。
大家都說在天坑底下過的非常好,就是有點想家裡麵的人。
在這天坑底下當然過得好了!現在外麵缺吃少穿的。
哪像他們在這天坑下麵這段時間,每天都是大米白麵饅頭管夠。
小日子人精心種植的油菜,不僅榨出了金黃透亮的菜籽油,還熬了不少的豬油。
田裡養著大量的各種魚類,時不時躍出水麵,激起一片水花。
還有不少色澤誘人的野獸做的臘肉,掛在溶洞的高處風乾。
趙國強懷疑,上次他見到的那群小日子人出天坑去打獵,估計就是想要趕在大雪封山之前,再多打一些獵物回來做成臘肉。
天坑底下的田土裡種了不少的冬季蔬菜,綠油油的一片長勢喜人,天坑下的眾人每天都能夠吃到新鮮的蔬菜,大家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舒坦。
從他們出門到現在已經半個月過去。
這半個月,大家的臉色都比剛出門時好多了,原本因勞作和饑餓而略顯蠟黃的麵容,如今變得紅潤有光澤,看起來臉上的肉都比以前多了。
每天吃得飽穿得暖,又沒有什麼重活苦活需要乾,就是閒不住時,去田土裡拔拔草,相比他們平時種莊稼輕鬆多了。
他們負責每天燒燒飯,而楊宜勇局長就帶著那些公安同誌,將一樣樣的貨物清點清楚,然後登記造冊。
此時在另一邊,楊宜勇局長正將手上一本記錄地下溶洞中物資的本子,鄭重地遞給周正剛營長:“周營長,經過這些時間的清點,在地下溶洞裡麵的所有物資都在這裡了。”
“楊局長,辛苦你們了。”
“不辛苦,這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楊局長擺了擺手,臉上雖有疲憊,但眼神堅定。
周營長接過來和政委兩個人一起翻開,細細觀看目錄上記錄的貨物。
這本冊子上記錄的非常詳細:武器彈藥分門彆類,每一種槍支多少箱,每箱裡麵有多少支槍;子彈多少箱;每一樣都分了大類。武器類、糧食類,各種糧食有多少,每天他們消耗多少;儲存的罐頭有多少箱,每箱多少瓶;軍大衣有多少件,軍靴有多少雙;各種布皮多少卷、多少米;甚至連發電機兩台都標明了具體參數。
光是這些還不算,連天坑底下養魚的水池有多少塊、麵積多大,水田有多少塊、多少畝,旱地有多少塊、種植了什麼農作物都記得一清二楚。
三個岩鹽礦洞,還有一個疑似金礦的礦洞,另外地下的溫泉水和冷水泉泉水的位置、流量等信息都詳細的記錄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