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蘭鎮做軍工項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隻能說是很美妙。
這裡的配套設備之完善、技術儲備之深厚,以及人才技術水準之高。
就像大冬天的洗了個熱水澡,美女給搓了個背,從上到下的舒坦。
儘管世界首款高超音速導彈和世界首款先進技術高度集合的導彈,研發難度很高。
可在馬蘭鎮的幫助下,項目的進度遠超陳今朝想象。。
新一代的慣性製導,星圖製導,紅外製導,以及衛星製導的模塊,結合數據鏈技術,很快就出了雛形。
初代試驗製導裝置,在羅布泊深處首次試驗,便取得了誤差3米的‘神跡’級彆的表現!
儘管3米的誇張數值,帶著點巧合和運氣。
可也能看出來新一代製導模塊的彪悍!
這哪裡是導彈啊!?
哪裡是在用導彈將人炸死啊?
簡直就是發射一枚導彈,然後用導彈將人杵死!
這水平,彆拿世界上的其他導彈來作參照物了,就是幾百公裡射程的火炮也沒這精準度!
就算是以精準聞名的海馬斯’火箭炮,在這樣的精度麵前,也隻能自行慚愧。
而除了製導係統的順利開發外,
像是新一代的燃料配方,新一代的液體火箭、固體火箭的技術開發和儲存技術方案。
研發進程也是比陳今朝預料中得還要快速!
雖然陳今朝掏出來的技術,最低都是黑科技級彆的,難度級彆很高。
但在這些方麵,隻能說馬蘭鎮相關的技術儲備實在太深厚了。
研究員接收得快,理解得快,應用得也快!
這方麵說起來,還有陳今朝的幾分功勞。
就是因為這些年來,天眼衛星、北鬥衛星的頻繁上天,以及載人航天工程的提速,才讓馬蘭鎮造‘大原木’有了更多實踐的機會。
但除了陳今朝的隱性功勞外,更多的原因還是這裡的研究水平高。
彆的不說,光是一個火藥的切削,就是馬蘭鎮裡特有的獨門絕技!
火藥切削,是一項極其危險、又極其考驗水準的世界範圍內的技術難題。
藥麵切削的不平整,對火藥的理解不到位,或是誤差超過0.5毫米……固體火箭就會出現事故。
甚至於在工作環境中,摩擦力過度,產生一絲絲的生活靜電,都可能引發火藥燃燒,從而發生爆炸事故。
狹小、高溫的工作空間。
每一刀下去,都是不可逆的操作。
這都需要火藥切削師極其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正因為其中方方麵麵的艱難,火藥切削師的工作是用機器無法替代的,也是馬蘭鎮特有的工匠。每一位火藥切削師,也都是馬蘭鎮上的寶貝!
所以像馬蘭鎮這樣的研發條件,放眼全世界都是找不到的存在。
也正因如此,陳今朝所提出的高能立方氮技術方案,以及全氮陰離子鹽推進方案,都能有效推進,貫徹落地。
沒錯,
全氮陰離子鹽除了能作為超級炸彈,同樣也能作為推進劑。
在這一方麵,東美兩方的技術路徑,又不太一樣了。
後世17年,東美兩國科學家就在《science》雜誌上,以中門對狙的方式,發布了各自的新成果。
分彆是全氮陰離子鹽與金屬氫。
但沒過多久,大漂亮關於金屬氫的方案,便自我淘汰了。
具體實驗方案:略。
具體燃料配方:略。
反正當陳今朝的多項新技術的實驗結果出來後,無論是比衝,還是推力、效率……的數據,都是遙遙領先!
相配套的發動機技術,更是喪心病狂!
采用二級火箭發射的方式,底下一個脈衝爆轟發動機技術的改進版,上麵則是一個雙脈衝火箭發動機技術的改良版。
脈衝火箭發動機技術,就是不斷地在燃燒室扔鞭炮,從而獲得急速的推力。
將這項技術應用到導彈之上,目的就是最短時間內將導彈速度推到10馬赫以上!
而雙脈衝火箭發動機,則是脈衝火箭發動機脫離後,控製速度,機動變換完再入角度後,二次點火!再次加速!末端突防!
追求比更快還要快!
嗯,發現就發現吧。
敵人就算把防空係統杵在導彈的麵前,估摸著也識彆不到導彈!
高超音速導彈之所以攔截困難,可不是因為導彈飛得太快,追不上。
而是因為導彈超高音速飛行時形成的等離子鞘,能吸收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