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不會。”
兩人認同的點頭。
哪有人哪個第三方支付都用的?
一般有兩三個常用的就可以了,頂多再加上幾個銀行的銀行卡,至於賬戶裡麵有沒有錢,隻有本人自己知道了。
“但支付行業的業務不都是那幾個嗎?還能有什麼是彆人沒有的?”
王明義不解的問道。
“可以在支付方式上麵做文章。”
申陽說道。
“支付方式還能怎麼做?”
蘭芝疑惑的問,不都是在用掃碼支付嗎?
“刷臉支付、指紋支付、刷手掌支付、nfc支付,還有一種聚合支付,這些安支付都可以做。”
一連串的支付方式名稱讓王明義和蘭芝聽的越來越迷糊。
刷臉支付,申陽的上個世界是在13年就推出了,華國則是在17年才大規模應用的。
指紋支付在15年在華國市場上由藍支寶最早推出。
刷手掌支付則是在10年後由綠信支付推出。
聚合支付則是整合各個支付方的支付渠道,在一個收款機或者支付碼上麵進行支付的,有人也稱之為第四方支付,是從事正常支付、結算、清算流程之外的支付服務聚合商。
但這些東西都是在上個世界,申陽現在所處的世界並沒有出現這幾種支付方式,這也就給了申陽很大的便利,可以讓安支付在擴張過程中快速打響知名度,搶占市場份額。因為一種新的支付方式的出現,必定會吸引一大批用戶加入,想要嘗嘗這東西的鹹淡。
“這些支付方式聽起來確實不錯,比掃碼支付要方便許多。”
隻思考了一下,王、蘭二人就知道了申陽所說的支付方式的優點。
“但是老板,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刷臉支付這種是需要手機和收款機具備掃臉的功能,還有不能識彆錯用戶本人。”
蘭芝提出了刷臉支付的難題所在。
“蘭姐,你可彆忘了咱們星火是靠什麼東西起家的。”
笑著搖了搖頭,申陽提醒著蘭芝。
“智能圖像算法!”
果然,經過申陽的提醒,蘭芝瞬間就想到了解決的方法。
刷臉支付,這種支付方式的核心原理就是利用生物識彆技術采集付款人的麵部特征進行身份驗證,在完成付款交易的過程。
通過設備拍攝付款人的麵部圖像和立體特征,再利用相關的圖像算法和編碼技術,根據付款人的麵部特征生成唯一的編碼記錄在數據庫中,當需要支付時再將兩份數據編碼進行比對,進行身份驗證,確認為本人之後自動執行支付流程,無需付款人再借助銀行卡和手機這種實體支付工具支付。
這種技術的難點就在於對用戶的麵部特征進行識彆並編碼,在技術不成熟的時候,很容易造成識彆錯誤,進而出現數據比對錯誤,給其他用戶造成經濟損失,也會對支付軟件本身造成不可逆轉的用戶信任危機。
但這種問題在智能圖像算法麵前就是小菜一碟,安支付完全不用擔心會出現識彆不清和比對失誤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