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營,於成化年間建成,因其地處清水河畔而得名,又稱清水堡。
其城牆為黃土夯實建造,外砌有磚石,南北長約九十一丈,東西寬約八十五丈。
北城門建有長方形甕城,長十丈有餘,寬五丈有餘。
建立之初,清水營駐一百戶兵力,約一百二十人左右。
到嘉靖八年,朝廷增官軍五百一十名,置操守官一人、官隊官員五人,守堡官一人。
如今邊軍內部腐敗成風,清水營的兵力遠,低於朝廷定下的兵額數量。
這便是王嘉胤,將主意打到清水營的原因。
考慮到己方都是拿鋤頭、鐵鍬的,正麵交戰不是清水堡明軍的對手,便絞儘腦汁想到了一出計謀。
於是,在八月二十日白天,王嘉胤帶領隊伍來到了清水營外數裡的地方,將隊伍打散,潛入清水營中。
等到夜晚來臨,王嘉胤安排了四組人員,每組五六人,手提燈籠在清水街道上奔跑,大聲喊殺,鬨出大動靜。
夜間住在家中的軍戶,不知到外麵的情況,隻聽到了喊殺聲不斷,以為反賊大軍夜襲攻破了清水營,故而躲在家中不敢出來。
王嘉胤則率眾攻打清水營衙署,以人多打人少,殺掉值守的官兵,成功占據了武備庫,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清水營的守堡官,於睡夢中被驚醒,他連忙穿戴整齊,帶著親兵出了門。
然後,集結住在附近的好幾十個明軍,快速衝向衙署。
雙方在街道上相遇,展開了一場小規模的拚殺。
王嘉胤一人當先,帶領部下與明軍廝殺。
他長得人高馬大,又吃了好幾日大魚大肉,將養回了元氣,故而力氣過人。
此時,王嘉胤衝入幾十個明軍當中,便宛若虎入羊群,一柄大刀舞的虎虎生風,明軍無有能敵者。
很快,王嘉胤將守堡官的頭顱斬下,明軍或棄兵請降或潰逃躲藏。
緊接著,王嘉胤帶人殺向城頭,清掃頑抗的明軍,打開了城門,招呼城外露宿的饑民流民進城。
王嘉胤帶人找到了清水營內的糧倉,連夜開始放糧賑濟。
到天亮之時,王嘉胤的隊伍,從兩百多人,直接膨脹至六百多人。
天亮後,王嘉胤又帶人勸降城中軍民,凡不降者,全家殺光。
城中的窮苦百姓,見能對方放糧賑濟,直接就投降領救濟去了。
而明軍分散於城中各自家裡,想反抗而聚攏不得,單人又不是反賊的對手,大部分人選擇妥協,向王嘉胤部投降。
王嘉胤率軍在清水營中,殺了頑抗的軍民五六百人,才讓城內所有人老實下來。
緊接著,王嘉胤開始對城內的豪強富戶動手,聚集錢財糧物供部下所需。
由於擔心離清水營不遠的黃甫川堡明軍來剿,在中午時分,王嘉胤率部離開清水營。
而帶不走的糧食物資,遭到了城中人員哄搶,窮者貧者具歡顏。
離開清水營後,王嘉胤率部繼續煽動饑民流民,搶豪強富戶,放糧賑濟,壯大隊伍。
府穀鬨起義、攻破清水營的事情,也很快傳到了延安府境內。
曾販馬為生的高迎祥,在聽到府穀起義之事後,召集了十幾個兄弟在家中,密謀起義之事。
高迎祥家中,原本也算得上殷實,但販馬的營生被一戶士紳盯上,士紳勾結官府打壓盤剝。
去年春,高迎祥更是連同手下販馬為生的人,被官府抓進了牢獄。
多虧了他弟高迎恩變賣家財賄賂疏通,才將他們保了出來,讓他們免了充軍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