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的行動並沒有任何隱瞞。
所以大漢朝廷很快就知道了。
一時之間,大漢朝廷如臨大敵。
其實此時並不是最好的時間。
董卓還活著。
呂布也沒有背刺董卓。
其實這個時候並不是合適的時候。
但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太平道的內閣組建,以一種十分迅速的方式從上到下完成了。
也因此,太平道內部的模式,竟然特麼開始被大漢朝廷去學習了。
雖然目前大漢朝廷還的確存在著某些問題。
但是就這個發展速度,恐怕等到呂布刺殺董卓的時候,特麼大漢朝廷都快成為太平道第二了。
那到時候就不是方漢吞劉漢。
而是劉漢吞方漢了!
艸!
大意了!
這群東漢末年的人精們,到底不是白癡。
如此一來,方默自然不可能繼續等下去了。
果然,太平道的命運就是急切。
方默有些自嘲。
好在雖然有些意外。
但此時此刻的方默可不是當初的太平道。
早在太平道被方默帶到南方之後,北方九州就開始遍布太平道的探子。
不敢說麵麵俱到。
但是每一個州郡全都有太平道的探子。
否則也不可能幾次三番的打退東漢朝廷了。
所以如今雖然有些意外。
但總體來說,並沒有出乎方默的預料。
畢竟方默又不是那種喜歡搞一言堂的。
該有的決斷是有的。
但卻也集思廣益。
畢竟三個臭裨將,勝過諸葛亮嘛。
方默自然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其實很困難。
一招不慎,就滿盤皆輸。
所以為了保證勝利果實不被竊取,方默自然早早就針對各種情況進行了推演。
一個賈詡其實倒是在其次。
但是如果一個賈詡+若乾李傕呢?
集思廣益的情況下,道理是越辯越明的。
而其他人的存在,也足以保證賈詡查漏補缺。
所以這種模式的情況下,彆說董卓了。
就算是全盛時期的三國英豪全都來……
最多也就是在鬥將環節差一些。
畢竟太平道狠狠打擊了門閥世家,導致太平道在世家門閥那邊的口碑不好。
所以那些名將基本上也就和方默無緣了。
好在方默這邊也不差。
劉關張、黃忠、孫堅、公孫瓚和趙雲。
就算不如大漢朝廷,那也是可以延緩一些。
可惜,趙雲目前還是剛剛及冠,實力還沒有達到極限。
直麵呂布是根本不可能打得過的。
哪怕張角親自給趙雲上各種道術加成也不行。
畢竟張角可以給趙雲上,沒理由張魯不能給呂布上。
張角千載道行。
張魯傳承兩代天師。
而且還是兩代飛升成仙的天師道行。
這就根本不是張角能比擬的。
張角是很厲害。
但他沒有成仙。
再強也不可能打得過仙人。
更何況還是兩個。
然而,空有道行是沒用的。
畢竟“0”的無數倍都是“0”。
張魯的實力嘛……
隻能說一般。
資質也還可以。
但最多也就是張寶這個級彆。
也就意味著,他的法力不是特彆高。
道行是加持,法力才是關鍵!
鬥法的本質,其實是見招拆招。
打一會兒沒法力了還怎麼打?張角都沒有“養神法”。
張魯就能有?
就算張魯能有。
如今大漢朝廷能夠如同黃巾軍扶持太平道一樣扶持五鬥米教麼?不可能的。
真的要是繼任者不管不顧的扶持五鬥米教,那立刻大漢的人才就全被拐跑了。
入世、出世。
雖然隻是理念之爭。
但是如果具體到實際上,沒人會喜歡一群隻知道出世的道士。
所謂入世。
其實就是人才被朝廷接納,這些人才幫助朝廷進步。
出世就是人才離開朝廷,這些人才直接躲到深山老林裡修行,不但加重了朝廷的負擔,還讓朝廷沒有足夠的人才。
如此情況下,誰更受寵顯而易見。
真實曆史中的太平道因為起兵太過倉促,而且還過於執著於北方九州。
這才讓大漢朝廷將其消滅。
否則真的要是雙方達成和解。
太平道的管理,沒準還能給東漢朝廷續一口氣。
不過……
這也就一口了。
能不能活,還是要看繼任者了。
可惜。
真實的曆史上沒有如果。
呂布是個bug。
三國第一武將的含金量太強。
以至於沒人能夠在1vs1的情況下將其擊殺。
哪怕有著諸多加成的情況下。
所以不論方默如何去鬱悶,都要去考慮如何磨平太平道在將領上的弱勢。
好在,董卓給了方默一個十分明顯的借口。
雖然大漢朝廷的確做出了反應。
但是顯然對於已經400年的大漢朝廷來說,政治臃腫也是必然的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就導致雖然已經開始改變了。
但是在董卓的肆意妄為情況下,很快就導致北方九州民不聊生。
打著太平討董的口號,太平道開始了對東漢朝廷的征討。
就在這時,一個驚天的消息傳來。
漢靈帝……
掛了!
蟬聯病榻的漢靈帝,到底是無法接受祖宗江山落於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