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集:農業工業化探索_大秦:我殺敵就可以升級成神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3集:農業工業化探索(1 / 1)

一、青銅與蒸汽的碰撞:機械農耕的起源

鹹陽宮偏殿的青銅燈架上,十六盞雁首燈將牆麵照得暖黃。陳淵握著刻刀在竹簡上刻畫草圖,案幾上散落著齒輪模型與蒸汽管道的設計圖。自工業聯盟成立以來,他已連續七日未眠,指尖因長期接觸炭筆而染成青黑色。

“先生,墨家送來的《考工記》殘頁已抄錄完畢。”書童將一卷泛黃竹簡置於案頭,竹簡邊緣還帶著黴變的氣息。陳淵翻開竹簡,目光掠過“車人為車,柯長三尺”的記載,忽然拍案而起——先秦工匠對機械傳動的理解,竟與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原理暗合。

窗外傳來更夫打更的梆子聲,已是子時三刻。陳淵扯下腰間的係統終端,藍光在瞳孔裡流淌:“調取19世紀英國農業革命資料,重點分析蒸汽犁結構。”空氣裡浮現出虛擬屏幕,馬拉式蒸汽犁的圖紙層層展開,他的指尖在虛擬鍵盤上飛舞,將曲轅犁的弧度與活塞運動軌跡重疊比對。

晨曦初現時,陳淵帶著畫滿修改符號的圖紙闖入丞相府。嬴政正在批閱竹簡,案頭堆著各地呈報的糧荒奏報:“去年函穀關以西蝗災,粟米產量銳減三成,鄭國渠灌區亦有淤塞……”話音未落,陳淵已將圖紙鋪在青銅地圖上。

“陛下請看,這是‘鐵牛一號’蒸汽犁地機甲。”陳淵用竹筷指著圖紙上的雙缸結構,“以木炭燃燒產生蒸汽驅動連杆,每日可犁地三十畝,相當於三十個壯勞力。配套的自動灌溉水車,能將涇水引入海拔十米的梯田。”

嬴政的手指劃過圖紙上的安全閥裝置:“墨家機關術雖能造木牛流馬,但需百人操縱。此等鐵製龐然大物,當真能自行運轉?”

“臣已在耕戰工坊秘密打造原型機,三日後可在涇陽試犁。”陳淵的聲音裡帶著破釜沉舟的決然,“若失敗,臣願受墨刑。”

二、涇陽原野的奇觀:蒸汽鐵牛的首秀

三月初三,上巳節。涇陽北塬的麥田裡,數千百姓圍聚成扇形,交頭接耳的聲浪如同潮水。墨家巨子墨非子帶著三名弟子站在土坡上,腰間的機關匣隨著呼吸輕輕震動——那是他連夜改良的測距儀。

“籲——”馭手揮動牛皮鞭,八匹戰馬試圖拉動覆蓋著苧麻布的龐然大物,卻隻聽得齒輪空轉的哢嚓聲。人群中響起嗤笑,保守派大臣甘龍捋著胡須向身旁的杜摯低語:“當年衛鞅變法,亦是以徙木立信,如今陳淵弄巧,怕是要重蹈覆轍。”

陳淵充耳不聞,俯身轉動原型機底部的風門。當第一鏟煤投入爐膛時,銅製煙囪冒出淡灰色煙霧。隨著壓力表指針緩緩攀升,活塞杆突然發出悶響,帶動犁鏵入土。“鬆開韁繩!”他大吼一聲,馭手慌忙後退。

蒸汽犁地機甲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鐵製犁鏵切開板結的黃土,翻起的土塊如波浪般向後滾動。圍觀的百姓驚得連連後退,幾個孩童躲到母親裙下。墨非子舉起測距儀,聲音裡帶著顫抖:“已犁地五丈,速度比牛耕快三倍!”

正午時分,原型機在麥田裡犁出整齊的壟溝,宛如用墨線丈量過一般。陳淵掀開過熱的汽缸蓋,蒸汽瞬間蒸騰成白霧,在他汗濕的額發上凝結成水珠。嬴政從隨行的青銅涼傘下走出,親手觸摸犁鏵上還帶著餘溫的鐵刃:“此等神器,可抵十萬黔首。”

當晚,鹹陽城頒布《勸農新法》:凡使用蒸汽農具的農戶,可免三年田賦。陳淵在耕戰工坊設立農具改良局,招募三百名鐵匠專攻鑄鐵工藝——他清楚,蒸汽機的普及需要穩定的鋼鐵供應,而秦國目前的塊煉法遠不能滿足需求。

三、水車轉動的黎明:灌溉係統的革命

五月,關中平原迎來十年不遇的旱情。涇水水位降至往年的三分之一,鄭國渠的支渠已露出河床的鵝卵石。陳淵站在瓠口渠首,望著乾涸的渠道,係統終端上閃爍著紅色預警:“若七日無雨,秋糧將絕收。”

“啟動‘青龍一號’自動灌溉水車。”他向操控台揮動手臂。五名工匠轉動輪盤,重達千斤的木質水車緩緩浸入涇水。當蒸汽動力傳輸至齒輪組時,鬥鏈式葉片突然開始運轉,巨大的輪軸發出吱呀聲,水流順著斜槽奔湧而出。

正在打井的老農王大柱直起腰,看著清冽的水流漫過腳麵,忽然撲通跪下:“河神顯靈了!”陳淵趕忙將他扶起,褲腿上沾滿泥漿:“老伯,這是用蒸汽驅動的水車,比龍骨水車省力十倍。”

七日後,涇陽、雲陽兩縣的萬畝農田得到灌溉,新插的稻秧在晨露中舒展葉片。甘龍卻在朝堂上彈劾陳淵:“蒸汽乃天地元氣,今以機巧奪之,恐遭上天降災!”話音未落,鹹陽城外突然降下甘霖,雨滴敲打在青銅瓦當上,宛如天鼓作響。

嬴政望著殿外的雨簾,將彈劾奏章投入炭盆:“甘愛卿可知,鄭國渠初成時,亦有人言‘渠成秦必亡’?”炭火將竹簡烤得劈啪作響,甘龍額角滲出冷汗,不敢再言。

四、糧食帝國的根基:從畝產百斤到倉廩豐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秋末,鹹陽東門外的驗糧場上,十名官吏正在用鬥斛丈量新收的粟米。陳淵蹲在一旁,用係統掃描穀粒:蛋白質含量比傳統品種高2.3,千粒重增加15克——這是他引入現代選種技術的成果。

“報!涇陽縣畝產粟米一百二十斤!”主薄的聲音裡帶著顫抖。周圍的農戶發出驚呼,要知道,秦國傳統畝產不過六十斤。墨非子當場拆解蒸汽犁的零件,向圍觀的工匠展示曲柄連杆結構:“諸位請看,此機以力學原理省人力,非怪力亂神也。”

隨著蒸汽農具的推廣,秦國糧食儲備呈幾何級增長。陳淵在渭水河畔修建半地下式糧倉,采用紅磚拱頂與通風管道,將糧食黴變率從三成降至百分之五。當第一座糧倉封頂時,嬴政親自題寫匾額:“天下糧倉”。

冬至那日,陳淵站在糧倉頂端,望著綿延十裡的倉群。係統終端彈出數據:秦國現存糧食可支撐五十萬大軍作戰三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提升至每年2.1。寒風掠過他的鬢角,新添的白發在陽光下閃爍——這是他來到秦國的第三個冬天,而農業工業化的齒輪,已徹底改變了這個時代的肌理。

五、文明的漣漪:當鐵牛走向九州

次年春,一支特殊的使團從鹹陽出發,車隊載著拆解的蒸汽犁零件與農技手冊。這是陳淵提議的“授農於天下”計劃,首批目的地是巴蜀與隴西。在係統的輔助下,他將蒸汽機圖紙轉化為青銅鑄造的模具,在各地設立農具仿製工坊。

在蜀郡,李冰的兒子李二郎看著蒸汽驅動的石磨,忽然領悟到都江堰歲修的新方法;在隴西,義渠部族的首領騎著戰馬,跟著工匠學習維修活塞環。當羌人用蒸汽犁開墾湟水穀地時,傳來的不再是對“妖器”的詛咒,而是“鐵牛大善”的讚歎。

時空監測站傳來消息,鹹陽城的時空漣漪波動值下降了17。陳淵知道,這或許是因為農業生產力的提升,讓曆史進程的慣性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衝。但他更清楚,當第一台蒸汽犁破土的那一刻,整個東亞大陸的文明軌跡,已悄然轉向了工業文明的航道。

暮色四合時,陳淵漫步在鹹陽街頭。街邊的酒肆傳來酒香,勞作歸來的農夫們圍坐在一起,用粗糙的手掌比劃著鐵牛的構造。某個少年突然舉起酒碗:“等我長大了,也要造更大的鐵牛,讓全天下的土地都能翻出金浪!”

陳淵笑了,眼角的皺紋裡盛滿疲憊與欣慰。他摸了摸腰間的係統終端,藍光映出他微駝的背影——在這個距工業革命尚有兩千年的時空裡,他親手播下了第一粒工業化的種子。而此刻,這粒種子正在三秦大地上,長出支撐一個帝國崛起的根係。

喜歡大秦:我殺敵就可以升級成神請大家收藏:()大秦:我殺敵就可以升級成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 劍來:小孩子才做選擇,寧姚劍媽我全要 種地做菜的我,在修仙界無敵啦! 京圈太子爺他膽小?沒事我膽大 攝政王的掌心嬌 穿越後我和係統在星際殺瘋了 合歡宗老祖穿獸世,絕嗣獸夫搶瘋了 叮!社恐靠抱師兄大腿撒嬌續命 我靠卡BUG開創盛世 全民三國殺之我真的不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