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天文台的穹頂觀測室內,巨型投影屏上實時顯示著天鷹座的星圖。距離"五星連線"還有72小時,我和程明、鄭淮安與軍方科學家們正在做最後的實驗推演。
"根據計算,最佳觀測窗口是明晚2317至2342。"天文學家調整著星圖參數,"屆時木星、土星、火星、金星和水星將形成與公元763年幾乎完全一致的幾何排列。"
林大校指著實驗方案:"我們按古法複製了三套"觀星製藥儀",分彆放置在北京、成都和拉薩實驗室。所有設備都配備了量子傳感陣列。"
程明調出他設計的監測係統界麵:"我設置了128個數據采集點,從納米級結構變化到宏觀熱力學參數全覆蓋。"
"最關鍵的是這個。"材料學家展示了一個透明容器,裡麵懸浮著幾克"天鐵"粉末,"超淨環境下製備的樣品,確保不受現代汙染。"
實驗前夜,我獨自在藥膳館後院踱步。師父留下的銅鏟雖已移交軍方,但那種沉甸甸的使命感卻愈發清晰。手機震動,是程明發來的消息:"爸,我找到了玄靜法師密碼本的破譯線索!"
地下室保險櫃裡,那本發黃的筆記靜靜躺著。程明用紫外線燈照射某些頁麵,顯露出淡藍色的數字編碼。
"這是六十年代國防科研常用的三重加密法。"程明的手指在鍵盤上飛舞,"需要配合當日《人民日報》的特定版麵..."
破解過程持續到淩晨。當屏幕最終顯示出解密文檔時,我們震驚得說不出話——1965年,玄靜法師(當時還叫李靜之)曾參與過一項代號"雪蓮"的絕密計劃,任務是從西藏寺院收集"特殊隕鐵"樣本!
"這些記錄..."我顫抖著翻看掃描件,"師父當年是為國家工作的?"
文件顯示,軍方當時接到情報,稱某些寺院保存的"天鐵"具有"特殊放射性"。玄靜法師作為懂藏語的藥理專家,被秘密派往西藏調查。但報告結論卻出人意料:所謂"放射性"其實是某種尚未被科學認知的"生物活性增強效應"。
"難怪師父對銅鏟如此珍視..."我恍然大悟,"他早知道這不是普通文物!"
程明繼續解密,發現更驚人的內容:1967年,"雪蓮計劃"突然終止,所有樣本被封存。一份被塗黑的備忘錄提到"國際壓力"和"文物歸還政策"。
"爸,看這個日期!"程明指著文件末尾,"1970年,師父突然退伍,同年青城山藥膳館成立..."
一切豁然開朗。師父或許是在執行某種未竟的使命,將銅鏟和知識通過藥膳傳承下來,等待合適的時機。
次日黃昏,我們飛抵拉薩。軍方實驗室建在海拔4500米的山頂,最大限度減少大氣乾擾。實驗台中央,複製的"觀星製藥儀"在聚光燈下泛著青銅冷光,周圍環繞著價值數億的量子監測設備。
"各就各位。"林大校看著原子鐘,"倒計時30分鐘。"
程明負責操作量子傳感陣列,我則按照古籍記載準備藥材:雪蓮、紅景天、冬蟲夏草,每一樣都按古法在特定月相下采集。鄭淮安檢查著"天鐵"樣本的純度參數。
"大氣視寧度極佳。"天文組報告,"五星連線已初步形成。"
2317,實驗正式開始。我將藥材放入儀器的磁室,程明啟動所有監測係統。室內的量子傳感器突然發出蜂鳴——"天鐵"樣本的自旋態開始出現異常波動!
"這不科學..."材料學家盯著數據屏,"沒有外加磁場,這些鐵鎳合金怎麼可能自發產生量子相乾?"
但數據不會說謊。隨著五星幾何角度趨近完美,"天鐵"的量子效應呈指數級增強。2331,主控電腦突然報警:樣本溫度無故上升了2攝氏度!
"看這個!"程明放大一組波形圖,""天鐵"正在發射特定頻率的太赫茲波,與藥材分子產生共振!"
就在此刻,拉薩、成都、北京三地的實驗室同時報告相同現象。更驚人的是,全球十三處古代天文台遺址的監測站都記錄到了微弱的太赫茲波動!
"某種量子糾纏現象?"視頻連線中的量子物理學家激動不已,"這些遺址可能都存有"天鐵"樣本!"
2342,五星連線達到完美幾何角度。突然,所有監測設備同時達到峰值——"天鐵"樣本在無任何能量輸入的情況下,自發形成了完美的馬約拉納費米子態!
"上帝啊..."美國合作專家在連線中驚呼,"這是量子計算的聖杯!"
我按照古籍記載,將藥材取出交給生化組。質譜分析顯示,短短25分鐘的"天星製藥",使藥材中的有效成分發生了結構性變化,產生了三種全新的大分子化合物。
"這些化合物..."生化專家聲音發顫,"能特異性結合抗生素耐藥菌的dna旋轉酶!"
實驗成功的喜悅還未散去,警報突然響起。安全部門通報:彼得羅娃帶領的武裝分子突破了邊境檢查站,正向拉薩方向移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們想搶奪樣本!"林大校立即下令加強戒備,"所有數據立即加密傳輸到北京!"
淩晨三點,我們被緊急轉移到軍區地下指揮所。路上,程明收到黑客朋友的預警:暗網上出現一則懸賞,以5000萬美元求購"天星歸位"當天的"天鐵"實驗數據!
"查到了!"鄭淮安追蹤ip地址,"懸賞來自日內瓦的一個掩護賬戶,實際控製人是...香巴拉生物科技的影子股東!"
天亮時分,邊境傳來捷報:彼得羅娃團夥在試圖翻越雪山時遭遇雪崩,三人被捕,其餘逃往尼泊爾。被捕者供認,他們受雇於某國生物防禦實驗室,任務是獲取"天鐵"的量子效應數據。
"生物防禦?"林大校冷笑,"分明是想研發基因靶向武器!"
一周後,實驗數據經過嚴格驗證,《自然》雜誌以特刊形式發表了我們的研究成果。論文首次提出"天文量子生物"三聯效應理論,解釋古代藥師如何利用特定天象增強藥物活性。
國際學術界震動。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爾納教授公開表示:"這項研究模糊了古代智慧與現代科學的界限,展現了人類認知的連續性。"
與此同時,軍方基於"天鐵"量子效應研發的新型通信設備通過驗收,性能遠超預期。林大校透露,這項技術將用於保護我國量子通信衛星網絡。
慶功宴上,趙院士帶來一個檀木盒子:"物歸原主。"打開後,師父的銅鏟靜靜躺在絨布上,旁邊多了一枚"國家特殊貢獻獎"勳章。
"經中央特批,"趙院士鄭重地說,"銅鏟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仍由您保管,它既是曆史見證,也是未來研究的鑰匙。"
回到成都,藥膳館煥然一新。政府撥款擴建了實驗室,並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稱號。程明開發的"藥膳通"app用戶突破千萬,成為傳統醫藥現代化的標杆。
一個雨夜,我整理師父遺物時,在密碼本最後發現一頁未被破解的筆記。程明用新算法處理後,屏幕上浮現一行小字:
"天鐵非鐵,藥非藥,其用在人,其功在時。——李靜之1967.12.3"
這句話像一把鑰匙,突然打開了我心中多年的鎖。師父早已參透,"天鐵"的真正價值不在於物質本身,而在於人類如何運用這種跨越時空的知識。
次日清晨,程明興奮地衝進書房:"爸!ho批準了我們的"天鐵增強型抗生素"臨床試驗!首期將在非洲耐藥結核病高發區進行!"
看著兒子閃亮的眼睛,我仿佛看到師父當年注視我的目光。千年藥道,薪火相傳,這一刻,銅鏟承載的不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對人類健康的永恒承諾。
喜歡上善若水,尋安請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尋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