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的玻璃穹頂下,來自六十多個國家的傳統醫藥專家濟濟一堂。我站在後台,透過帷幕縫隙望著座無虛席的主會場,喉嚨微微發緊。
"爸,彆緊張。"程明幫我調整領帶,"您的報告準備得很充分。"
我深吸一口氣,摸了摸西裝內袋裡的銅鏟——這次我沒帶實物,隻帶了一張特寫照片作為演講道具。自從上次直播後,這把千年藥鏟已經成了國際傳統醫藥界的"明星",連帶著藥膳館的生意都翻了幾番。
"程遠,"鄭淮安匆匆走來,"剛得到消息,俄羅斯代表團要展示的西伯利亞發現物,據說與"四器"有驚人相似性。"
"陳誌明參與了嗎?"我警覺地問。
"沒有,他自從西伯利亞事件後就銷聲匿跡了。"鄭淮安壓低聲音,"但帶隊的是馬克西姆·伊萬諾夫,就是之前與"新催化科技"合作的那位。"
我點點頭。這位伊萬諾夫教授在極地微生物研究領域赫赫有名,學術聲譽無可挑剔。如果他參與的研究,至少不會像陳誌明那樣走歪門邪道。
會議正式開始,ho總乾事首先致辭,強調傳統醫藥與現代科技融合的重要性。接著是各國代表的主旨演講。輪到中國代表團時,我走上講台,麵對數百雙期待的眼睛。
"女士們,先生們,"我用英語開場,"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個跨越千年的醫藥智慧傳承故事..."
四十五分鐘的報告,我係統闡述了"四器合製"的曆史淵源、科學原理和現代應用。當展示到銅鏟與磁場協同作用的實驗數據時,會場響起一片驚歎。俄羅斯代表團尤其專注,伊萬諾夫教授不停做著筆記。
問答環節,一位印度學者提問:"程教授,您如何解釋不同文明中出現的類似藥具?是文化交流的結果,還是人類共同的醫藥智慧結晶?"
"兩者都有。"我坦然回答,"正如印度阿育吠陀與中國藥膳都重視飲食調理,這是人類對健康的共同追求;而具體工具的相似,則可能通過絲綢之路等渠道傳播。"
伊萬諾夫突然舉手:"程教授,我們團隊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發現的古代藥具,與您展示的"四器"在功能上驚人相似。您認為這支持了您的跨文化傳播理論嗎?"
"我很期待看到貴團隊的研究成果。"我謹慎回應,"但科學需要實證,相似性不等於同源性。"
我的回答似乎讓伊萬諾夫滿意,他點點頭坐下。但坐在他旁邊的一位金發女士——名牌顯示是"葉卡捷琳娜·彼得羅娃博士"——卻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
下午的分組會上,俄羅斯團隊展示了他們的發現:一組距今約八百年的金屬製藥工具,包括一把銅刀、一個銀缽和一根鐵棒。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帶有螺旋紋路的銅盤,功能類似我們的銅鏟。
"這些器具出自12世紀西伯利亞薩滿醫師之墓,"伊萬諾夫解釋道,"檢測顯示銅刀和銀缽含有特殊合金,能催化某些藥物反應。"
鄭淮安小聲對我說:"看那個銅盤!紋路和你的銅鏟幾乎一樣!"
確實,屏幕上的特寫顯示銅盤表麵有類似的螺旋紋路,隻是排列方式略有不同。更令人驚訝的是,俄羅斯團隊也發現了這些器具與地磁場的相互作用。
"這不可能是巧合。"鄭淮安喃喃道,"兩地相隔萬裡,怎麼會..."
茶歇時,伊萬諾夫主動找我們交流。這位身材魁梧的俄羅斯學者英語流利,帶著濃重的西伯利亞口音。
"程教授,我們對您的研究深表敬意。"他真誠地說,"西伯利亞的發現似乎印證了您的理論——古代藥師們獨立發現了金屬催化在製藥中的妙用。"
彼得羅娃博士卻不客氣地插話:"或者,這些知識是從中國傳到西伯利亞的?畢竟,你們的曆史更悠久。"她的語氣帶著微妙的挑釁。
"科學不分國界,知識沒有疆域。"我平和地回答,"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從古人智慧中汲取靈感,解決現代醫學難題。"
伊萬諾夫讚賞地點頭,邀請我們參加晚上的小型研討會,詳細交流發現細節。彼得羅娃明顯不悅,但沒再說什麼。
晚餐後,我們來到會議中心的一個小會議室。除了中俄團隊,還有印度、伊朗和德國的幾位專家。伊萬諾夫展示了更多未在大會上公開的數據,包括銅盤在極光下的異常反應。
"極光?"程明驚訝地問,"您是說地磁暴會影響藥具性能?"
"確實如此。"伊萬諾夫調出一組數據,"在特定地磁條件下,銅盤的催化效率提高近三倍。我們推測,薩滿醫師可能選擇在極光強烈時製藥。"
這與我們發現滿月時藥效更好的現象異曲同工!鄭淮安迫不及待地分享了我們關於月相影響的研究,兩國團隊越聊越投機。
彼得羅娃卻一直冷眼旁觀。當討論轉向器具的金屬成分時,她突然發問:"程教授,您的銅鏟檢測過鐦元素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鐦?"我一愣,"這種人造超鈾元素怎麼可能出現在古代器物上?"
"西伯利亞銅盤檢測到了極微量鐦247。"她意味深長地說,"這種同位素半衰期極長,隻存在於特定隕石中。"
會議室瞬間安靜。鐦247是地球上極其稀有的元素,若古代器物中含有它,幾乎可以確定使用了隕鐵材料。
"我們沒檢測過這個指標。"我坦誠道,"回國後會立即安排。"
研討會結束前,伊萬諾夫私下告訴我一個驚人消息:"程教授,彼得羅娃博士曾經為"醫藥聯盟"工作過。她這次來,可能另有目的。"
我心頭一緊:"您為什麼要告訴我這個?"
"科學應該純潔。"伊萬諾夫藍色的眼睛直視著我,"我不希望西伯利亞的發現被商業利益玷汙。"
回到酒店,我們立即聯係國內實驗室,安排銅鏟的鐦元素檢測。同時,程明發現彼得羅娃在會間頻繁與一個戴墨鏡的男子交談,那人很像陳誌明的助手。
"他們肯定在謀劃什麼。"鄭淮安憂心忡忡,"會不會想借鐦元素的事做文章?"
我思索片刻:"明天是閉幕式,伊萬諾夫要做總結報告。如果他們要發難,很可能選在那個時候。"
第二天上午,閉幕式如期舉行。伊萬諾夫的報告精彩紛呈,將各國傳統藥具的相似性上升到了"人類醫藥文明共同體"的高度。就在報告接近尾聲時,彼得羅娃突然舉手要求發言。
"各位同仁,"她走上講台,聲音清晰而冷峻,"我想補充一個關鍵發現。中俄兩國古代藥具的共同點不僅是形製和功能..."她停頓一下,"更重要的是,它們都含有來自同一塊隕石的成分!"
會場嘩然。大屏幕上顯示出兩張質譜圖,一張來自西伯利亞銅盤,一張來自我們的銅鏟顯然是通過學術渠道獲得的),兩者在鐦247特征峰上幾乎重合。
"這證明,"彼得羅娃環視全場,"兩地藥具使用了同源隕鐵材料,暗示存在一個我們尚不知曉的古代跨國醫藥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