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藥膳學徒手記_上善若水,尋安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上善若水,尋安 > 第123章 藥膳學徒手記

第123章 藥膳學徒手記(1 / 1)

清晨五點半,廣州老城區的青石板路上還泛著夜露的濕氣。我跟著陳守義師傅穿過窄巷,推開那扇斑駁的朱漆木門時,藥膳坊裡的炭火已經燒得正旺。陶製燉盅在灶台上咕嘟作響,蒸騰的熱氣裡裹挾著當歸的醇厚與茯苓的清香,在晨光中交織成一張無形的網。陳師傅用長柄竹勺輕輕攪動砂鍋,褐色湯麵上浮著的枸杞像瑪瑙珠子般滾動。"看到沒有?"他忽然用勺尖挑起一片半透明的黃芪,"真正的好藥材,燉足三個鐘頭還能保持這樣的形態。"

藥櫃前的地磚被磨出了凹陷,陳師傅的布鞋在上麵走出固定的路線。他取藥從不用秤,枯瘦的手指在抽屜間遊走,抓出的分量卻總能精確到令人吃驚。"八錢茯苓,五錢白術,再加兩片十年陳的陳皮。"他邊說邊把藥材碼在桑皮紙上,"你們年輕人總迷信電子秤,卻不知道手指記得住藥材的脾氣。"窗外的陽光斜斜照進來,在陳舊的百子櫃上投下細密的光斑,那些沒有標簽的抽屜裡裝著六十年來積攢的經驗——左手邊第三個抽屜的黨參適合體寒的人,而右手邊第二格的當歸必須搭配少許川芎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燉湯的學問遠比我想象的複雜。陳師傅的灶台上有三眼爐灶,分彆對應不同的火候:最右邊是文火,藍紫色的火苗溫柔地舔著砂鍋底部,適合需要長時間萃取的補益類湯品;中間是武火,躍動的橙色火焰上方架著雙耳鐵鍋,專門用來處理需要快速鎖住鮮味的河鮮;最特彆的要數左邊那個用陶土自製的隔水燉灶,恒定的水溫讓燉盅裡的花膠保持著最柔韌的質地。"二十年前有個新加坡商人非要買這個灶,"陳師傅用火鉗調整著炭塊的位置,"他不懂,離了這口老井水,再好的灶也燉不出原來的味道。"

下午的課程從辨認食材開始。陳師傅從竹簍裡倒出七八種長相相似的菌菇,讓我根據菌褶的疏密和柄部的紋理來區分。"雲苓要選斷麵有朱砂點的,土茯苓得看環紋是否清晰。"他的指甲在菌蓋上一刮,滲出乳白色汁液的才是真正的雷公根。最讓我驚訝的是那罐標著"戊寅年"的陳皮,深褐色的表皮上凝結著細小的白色結晶。"這是柑油晶,"陳師傅捏起一片對著光,"隻有新會核心產區的茶枝柑,在特定濕度下陳化十五年以上才會出現。"他讓我對比著聞新會陳皮和普通陳皮,前者醇厚的藥香裡果然藏著若有若無的薄荷涼意。

實際操作時我鬨了笑話。照著筆記往雞湯裡加了兩片當歸,結果整鍋湯都染上了苦澀。"藥材下鍋要講究時機。"陳師傅往湯裡扔了顆去核紅棗補救,"當歸得在最後半小時放,就像中藥裡的"使藥",負責引路而不搶味。"他教我用筷子蘸湯滴在桑皮紙上,暈開的油圈如果邊緣清晰,說明火候剛好;若是模糊一片,就意味著藥材成分還沒完全釋放。窗外的雨突然下大了,雨滴敲打著瓦片,和砂鍋裡湯水的翻滾聲奇妙地共鳴著。

傍晚來了位老顧客,是附近醫院的西醫。陳師傅從紫砂罐裡舀出配好的湯料包,茯苓和薏米的比例比平常多了一成。"張醫生最近濕氣重,"他頭也不抬地調整著配方,"你們用抗生素的人,脾胃都比常人虛三分。"我這才注意到藥櫃最下層那些牛皮紙包,上麵用毛筆寫著"化療後專用痛風調理"等字樣。陳師傅取出一本泛黃的筆記本,裡麵記錄著數百個顧客的體質變化,最早的日期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那個總來喝天麻魚頭湯的教授,"他指著八三年的記錄,"去年他女兒從美國回來,說老爺子九十歲了還能寫毛筆字。"

臨走前,陳師傅讓我試著配一道適合梅雨季節的湯。我戰戰兢兢地取了赤小豆、粉葛和半片陳皮,他卻往裡麵添了兩片鮮紫蘇。"外行人隻知道祛濕,"他用草繩紮緊湯料包,"卻忘了濕氣重的人,脾胃就像泡發的木耳,得先用辛香的東西把毛孔打開。"雨後的月光漫過天井,照在晾曬著的藥材上,那些彎曲的黨參須在青石板上投下宛如古老文字的陰影。陳師傅把一盞溫熱的五指毛桃茶塞進我手裡,茶湯在瓷杯裡晃動的樣子,像極了白天那鍋尚未完成的藥膳。

喜歡上善若水,尋安請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尋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荊棘女帝 與爾同昭舊時雪 八零隨軍大東北,霍團長夜夜爬炕 慕長安 浴缸通海洋,我成海洋動物團寵 末世:我能選擇3個LOL技能 怪物移民管理局 這個弟子明明超強卻過分慎重 抽卡後,邪神成了我的吐槽役 嬌奴帶球跑,將軍暴君瘋著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