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趙剛聞言大喜,激動地一拍手。
“我這就去安排!招兵和放糧雙管齊下,一定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獨立旅在泗水徹底站穩腳跟!”
。。。。。。
趙剛的辦事效率極高,張合的命令下達不過半日,整個泗水縣城便呈現出一派與先前截然不同的景象。
“八路軍在城門口放糧了!”
“聽說不要錢,隻要是咱泗水的老百姓就能領!”
“真的假的?彆是小鬼子換了身皮,又來哄騙咱們吧?”
“管他呢!家裡都快揭不開鍋了,餓死也是死,不如去看看!”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在殘破的縣城內傳開。
那些因戰火而躲藏在家中、惶惶不可終日的百姓們,起初還抱著懷疑和觀望的態度。
但當第一批領到糧食的人,提著粗糧口袋,臉上帶著喜悅回到家中時,整個泗水城都沸騰了。
越來越多的百姓從四麵八方湧向城門口的放糧點。
獨立旅的戰士們早已在那裡搭起了簡易的棚子,一口口大鍋裡熬著熱氣騰騰的米粥,旁邊則堆放著一袋袋的玉米麵、高粱米等粗糧。
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對於這些在戰火中飽受饑餓折磨的百姓而言,這無疑是救命的甘霖。
戰士們耐心地維持著秩序,將糧食一勺勺地分發到百姓們手中,對於那些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還會主動上前攙扶,幫他們把糧食送到家中。
整個場麵雖然略顯擁擠,但卻井然有序。
“老鄉,慢點,彆急,都有份!”
一名年輕的獨立旅戰士,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將一袋糧食遞給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嫗。
老嫗接過糧食,渾濁的眼中噙滿了淚水,她顫抖著嘴唇,激動地說道。
“好人啊!你們真是好人啊!菩薩保佑,菩薩保佑啊!”
說著,便要給那名戰士跪下。
戰士連忙扶住她:“老人家,使不得,使不得!我們是八路軍,是人民的子弟兵,為老百姓做事,是應該的!”
這樣的場景,在放糧點的各個角落不斷上演。
在放糧的同時,招兵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一塊寫著“八路軍獨立旅招兵處”的木牌,立在了放糧點不遠處。
招兵的條件很簡單:身家清白,體格健壯,願意打鬼子保家衛國的熱血青年,都可以報名。
起初,響應者並不多。
畢竟,當兵打仗是要掉腦袋的事情,百姓們剛剛經曆了戰火,心中尚有餘悸。
但隨著獨立旅的善舉在城內傳開,以及一些曾經受過鬼子欺淩、心中懷有國仇家恨的年輕人帶頭報名,前來谘詢和報名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