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那就隻能看他自己的造化了。”惱怒地將手中價值連城的玉器摔碎,“真是個愣頭青。”隨即吩咐:“備好紙筆,替本督起草奏折。”
“遵命。”
不久,病床上的皇帝便收到一份奏折。
“嗬嗬,小韋子平日很少寫奏折,看來又是大事。”皇帝坐起身子,看著奏折,越看越興奮。
“不錯,不錯,沒想到世間仍有忠君愛國之臣。
將門虎子,忠良之後啊。
年紀輕輕便挑起重擔,這般豪情,那些文武百官豈不慚愧?”
皇帝情緒激動,不顧病重,從龍榻起身,頒布旨意。
“命內閣抄寫百份,讓文武百官見識一位十七歲忠良之後的豪邁氣概。”
“晉升其為三品指揮僉事,賜黃金百兩、綢緞五百匹。
若能全身而退,一概不予追究。”
“遵旨,陛下。
但內閣……”
“錦衣衛乃朕親軍,此事無須他們置喙。
沈嚴敢於挺身而出,報效國家,朕又怎會吝嗇一官半職?”
“陛下英明,臣愚鈍。”
“此外,嘉獎東廠,因其挖掘人才有功,賜白銀三千兩、玉器數件、綢緞三百匹。”
“嘉獎英國公張英,因其先祖治軍有方,忠義將領皆為其部,賜白銀三千兩、戰馬三十匹、甲胄十副。”
“嘉獎錦衣衛指揮使及其屬下,賜白銀千兩、綢緞百匹,以資鼓勵。”
北鎮撫司外。
高勇震驚道:“什麼?你要去抓捕葉孤城?這是在送死啊!”
那是頂尖的劍仙級強者,連專抓江湖人的六扇門都折損了不少高手。
如今卻讓錦衣衛前去,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我明白了,他們之所以讓你當副千戶,就是要找個替死鬼。
真是可惡至極。”
高勇憤然怒斥。
“這份副千戶不做也罷,這錦衣衛也不要再待了。”
沈嚴見狀,心中頗為感動。
於是笑道:“老高,彆急,這個任務是我自願承擔,並非他人強加於我。”
“什麼?你居然主動請纓?你是不是瘋了?這麼多千戶裡,怎麼輪得到你去冒險?”
高勇難以置信地盯著沈嚴,憤然說道:"把這必死的任務還給他們。
最壞不過,我們繼續當校尉,總比送命強。”
沈嚴輕輕搖頭,拍拍他的肩:"我已經立下軍令狀,撤不了了。”
高勇聲音顫抖,怒吼道:"行,算我陪你瘋一把。
不就是葉孤城嗎?他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誰怕誰?乾!"
"你不怕死?"沈嚴笑著問。
"怕,怎麼不怕?一家老小,我能不怕嗎?可我不能看你單槍匹馬送死。”高勇怒道。
接著,他轉向身後十二名校尉:"誰願同行?自願留下,不願也沒關係。”
一名校尉低頭走出:"高小旗,我才剛成親,實在……"
"滾!"
"多謝高大哥體諒。”
"還有誰想走?"
高勇逐一掃視眾人,其餘校尉紛紛低下頭。
"高大哥,我母親年邁,實在……"
"高小旗,我還未成家,家中隻剩我一個兒子……"
片刻後,十二名校尉僅剩一人——石奎。
"去吧,豁出去了。
本就是賤命一條,丟了也就丟了。
至少朝廷會照顧我弟妹。”
石奎咬牙道:"跟定你了,老高。
十八年後,照樣是條好漢。”
"哈哈,好兄弟,石奎,沒看錯你!"高勇鬆了口氣,慶幸至少還有一個人。
儘管十一人離去,他並未怪罪,理解各有考量。
任務雖凶險,但也是人之常情。
“稍等片刻,我去百戶所看看是否有人願意同行。”高勇對沈嚴說道。
沈嚴沉思片刻,點頭道:“那我們就在四海樓等你。”
“好。”高勇點頭後快步離開。
東廠。
“啟稟廠督。”
“情況如何?”
霍然霍然起身,急切詢問。
“沈大人帶來的十二名校尉,僅剩下一小旗與一校尉,其餘……皆已陣亡。”
“哼!錦衣衛的衰敗由此可見,連基本的血性都不複存在。”
嗤笑一聲。
“那小旗應是前往百戶所招募死士。”
“胡說八道!你竟敢如此妄嚴,都是死士!”聽後勃然大怒:“罰你三十廷杖,以儆效尤。”
“謝廠督懲戒。”
皇宮。
皇帝再次收到東廠的密報。
“錦衣衛就是這般模樣?畏首畏尾,全無忠心可嚴。”皇帝看完密折,怒不可遏。
接著又說:“朕倒要瞧瞧,這百戶所中究竟還有幾人具備血性。”
“傳朕旨意:待沈嚴招募完畢,賜予這些勇士官職晉升,不,直接封賞。”
“遵旨。”
東城,百戶六所。
密室。
“百戶大人,我終究還是看錯了,提拔沈嚴不過是讓他赴死罷了。”副百戶歎息道。
“您為他準備的兩千兩銀子,也無需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