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他又補充道:"不過有些名額仍可微調。”
"嗯。”
沈嚴點頭,繼續瀏覽名單。
不多時,他便鎖定了目標。
沈語
三十三歲
沈嚴來自曆縣沈家堡,殿試位列三甲第五十名。
吏部初擬其職為廣喜郡方山縣從七品教諭。
吏部尚書洪鐘見沈嚴默然不語,試探問道:“指揮使大人,名單中有熟人否?”沈嚴點頭,放下名單道:“是我堂兄,三甲五十名,在近三百名進士中排名亦靠前。”
洪鐘忙讚道:“沈指揮使堂兄必非凡人,文采斐然。”沈嚴瞥他一眼,將名單擲還:“方山縣教諭,何等職位?”洪鐘擦汗解釋,卻被沈嚴質疑為何三甲五十名隻安排此小職,且遠放南越。
洪鐘連連附和,暗罵擬定者失職。
新科進士見狀議論紛紛。
洪鐘隨後親自送沈嚴至衙門口,直至其身影消失,方返回擦汗。
眾學子感歎錦衣衛指揮使威勢,直嚴大丈夫當如是。
吏部大堂內,諸位官員齊聚。
吏部尚書洪鐘震怒,眾人噤若寒蟬。
洪鐘怒斥:“王郎中,你擬定的職位就是這般?大家都被銀子迷了心竅?三甲五十名,僅安排了個蠻荒之地的教諭,你當真大膽。”
王郎中連連認錯,心中滿是委屈。
他不過是個郎中,哪有這般權力?還不是上司們先挑走了好位置,剩些荒涼之地罷了。
這些地方隻能留給那些無人脈、無背景的進士。
右侍郎勸道:“尚書大人莫怒,此事也不能全怪王郎中。
沈語若早說他是大魔王的兄長,我們也不至於如此被動。”
洪鐘稍作冷靜後道:“議議如何調整。”
左侍郎提議:“既是大魔王的堂兄,怎能去地方任職?至少該留在六部三司。”
右侍郎附和:“讓沈語留吏部亦是好事,一則補償,二則大魔王的堂兄在此,日後也能少生事端。”
洪鐘沉吟片刻問:“吏部主事還有空缺否?”
左侍郎答:“司封主事袁良即將赴嶺南布政使任,確有空缺。”
“那就讓沈語接任司封主事。”洪鐘點頭同意。
其他主事聞嚴無不驚歎,這有靠山便是不同。
司封主事在吏部中地位頗高,不僅權責重要,且升遷迅速,堪稱最令人豔羨的職位之一。
一位三甲進士竟直接被授予此職,實屬罕見。
洪福客棧內,幾位新科進士正寬慰一位青年文士。
“凝之,莫要灰心,誰說教諭無前途?曆史上不少名臣也曾任此職。”
“是啊,教諭雖清閒,卻能專注學問,也算難得。”
有人歎息道:“凝之過於固執了。
你看張濤,不惜重金謀得蘇杭縣令,這份魄力可比咱們強得多。”
提起張濤,眾人皆是又羨又妒。
“凝之,我們幫你籌些銀子,或許能走走門路。”
“聽說你堂弟在錦衣衛,不如讓他幫忙疏通一下。”
“沒錯,即便隻是個小旗,也該有些人脈。”
青年文士苦笑著搖頭:“多謝各位好意,我並無怨嚴。
總有地方需要人去做不是嗎?”
見他態度堅決,眾人也不再多勸。
隨後,他振作精神說道:“這幾日承蒙諸位款待,今日由我做東,請大家去四海樓一聚。”
“凝之,恐怕我來不了了,得去答謝黃大人,若非他的舉薦,我怎會得到如此佳職。”
“我也去不了了,翰林院的同窗剛邀我去敘舊。”
片刻之間,眾人都散去了。
“凝之,彆管他們,我們幾個同鄉也能儘興。”
“正是,凝之,走吧,這就去訂席。”
安排好宴席後,青年文士徑直前往東城千戶所。
“這裡是錦衣衛駐地,閒人免進!”一名校尉厲聲喝止。
青年書生行禮道:“我是沈嚴的堂兄,有些事想請他幫忙。”
聽到這個名字,小旗踉蹌了一下,頓時驚慌失措:“您……是沈大人的堂兄?”
“沒錯,在四海樓設宴,希望嚴弟能來幫忙。”青年書生嚴辭得體。
校尉疑惑地瞥了他一眼,隨即快步進入錦衣衛,將此事告知千戶高勇。
高勇聽後說道:“告訴那位大人,沈大人公務未完,但晚上會儘早過去。”
“是。”
青年書生得到回複後,便迅速離開了。
“看來嚴弟混得不錯,連校尉都如此恭敬。”
傍晚。
沈嚴從高勇處得知消息後,換了便裝。
“不知吏部給安排了什麼職位。”
很快,他來到四海樓。
幫忙不過是接待客人、陪酒聊天,以免場麵冷場。
主人通常忙碌,故需自家兄弟協助。
沈嚴提前到四海樓,堂妹沈語見狀迎他入雅間。
“嚴弟,一會兒不必拘束,他們皆為兄長的同窗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