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範曾為何這般行事,尚需探究。
範家獨占江南二十餘萬畝良田,依附其門下的奴仆逾三千,免受朝廷賦稅徭役。
一旦江南變革,範府首當其衝。
於是,範府兩兄弟牽頭,江南豪族聯手抗拒朝廷變革。
範府占地千畝,門前每日豪車華轎絡繹不絕,無不是顯赫人物。
前任首輔範曾告老還鄉後,愈發年輕,十五六歲的小妾一年娶八房,府中宴席歌舞不斷,堪稱江南天庭。
大廳內,歌舞正盛,白須老者範曾端坐高位。
一位權臣低聲稟報:“臨安知府已在前院等候多時。”範曾飲下小妾遞上的酒,笑道:“讓他再等等,已連候三日。”又道:“他無非是想讓我歸還田產,放過王家。
這兩個條件,休想。”
範曾大笑,毫不在意知府。
有人提及於璞變法時,範曾眼中閃過失落,此乃他最得意的學生,卻成了變革先鋒。
誰知他剛當上首輔不久,便背叛了自己,與那個大魔頭勾結,究竟搞什麼名堂?
更過分的是,竟然要對昔日的恩師下手?
我雖已不在朝堂,豈是他等後生晚輩能輕易對付的?
範曾正冷笑著,忽然門房慌張地跑來。
"老爺,聖旨到!"
範府前廳裡,臨安知府黃塘已連續三天前來拜訪前任內閣首輔範曾。
然而,這三天內,他連範曾一麵都沒見到。
此刻,範曾閉目端坐,宛如老僧入定。
黃塘是現任內閣首輔於璞的朋友,因於璞推薦,才得以到蘇杭任職。
世人皆嚴蘇杭地方官職為肥差,殊不知,黃塘此行並非為謀私利。
他肩負重任,旨在協助於璞在蘇杭推行變革。
可縱使黃塘才華橫溢,到了臨安城也無計可施。
他多次張貼朝廷律令,期望豪門貴族主動歸還田地、遣散奴仆,卻隻是徒勞。
以範曾為首的士族勢力不僅無視朝廷命令,還聯合江南各大家族抵製變革。
黃塘身為臨安知府,已數日未得安眠,日夜思慮如何應對這股勢力。
他最大的成就便是說服了王家,使其加入朝廷陣營,歸還了一萬畝良田。
原以為這是良好開端,卻不料王家作為江南四大家族之一,因此陷入孤立。
王家主導的遠洋貿易也麵臨危機。
黃塘深感愧疚,若非自己提議,王家不會落魄至此,也不會這般快速衰敗。
百年世家,就此墜入穀底。
黃塘接連三日前往範府拜訪。
他一心希望能以誠意打動對方。
然而,身為前內閣首輔的範曾,態度堅決地抵製朝廷的改革。
即便黃塘連續三天登門,都沒能見到範曾一麵。
儘管內堂傳來奢靡的樂聲和歡笑,黃塘仍不得不耐心等待。
他期盼著這位昔日的權臣能有所悔悟。
但事實證明,這種期望落空了。
既然如此,黃塘決心不再退讓。
他已經儘力以和平方式爭取支持。
從現在起,他將依靠強硬手段推行國家政策。
就在他準備調動人手時,一位錦衣衛同知模樣的老者昂然入內。
“劉大人?”黃塘驚喜萬分。
年前,他曾在這位老者的宴席上見過一麵。
此刻,看到錦衣衛指揮使劉同知到來,莫非……
黃塘頓時站得筆直,興奮地迎上前。
“黃知府!”劉同知見到熟人同樣歡喜。
但隨即麵色轉冷,“黃知府,你該不會真成了範曾的座上賓吧?若真是這樣,連於首輔也救不了你。”
黃塘連忙搖頭,苦笑解釋自己的來意。
劉同知聽後勃然大怒。
“這範老頭,竟敢如此藐視朝廷官員!”
“你也太天真了,以為僅憑誠意就能感化他?”
一番斥責後,劉同知將一道聖旨甩給黃塘,“既然你受了幾天冷遇,就用這個找回顏麵,否則,你可丟了於首輔的臉。”
黃塘接過聖旨匆匆看過。
情緒激動地向劉同知深施一禮。
多謝劉同知相助之恩,待回京後,我必在四海樓設宴三日款待您。
老瘸子哈哈一笑:"何須等到京城?咱們處理完臨安事務,你就直接請我便是。”
黃塘聞嚴撫額輕笑:"是我愚鈍了。
事成之後,我定邀您與指揮使大人痛飲三日。”
此刻,他手持聖旨,仿若換了個人一般,氣宇軒昂地步入後堂。
那些先前攔路的門客見狀,無不震懼,紛紛跪拜。
臨安知府黃塘心花怒放,這久違的滿足感前所未見。
此前在範府,他備受冷遇嘲諷,如今終於能揚眉吐氣。
後堂的範曾聞聽錦衣衛前來傳旨,嚇得渾身一顫,趕忙將歌舞伎人遣散,領著權貴們忐忑迎旨。
這幾日,他勾結江南世家反抗朝廷,怕是已觸怒龍顏。
"前任首輔範曾接旨!"眾人見到傳旨者竟是臨安知府黃塘時,皆是一怔。
但當看到他身後錦衣衛指揮同知時,便明白了原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錦衣衛助黃塘提升聲望之舉。
範曾連忙率眾跪下。
黃塘清嗓後宣讀聖旨,此旨由沈嚴授意老瘸子擬定,大致內容為:範曾身為三朝元老,卻忘恩負義,因私利抗拒朝廷改革,現革除其內閣首輔、太師、太保、太傅之職,貶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