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的時候一人付了五文錢,當然了,車夫的錢也是他們付的。總不能乾趟活,還得往裡搭錢。
車夫駕駛著馬車帶著二人朝著城內最大的皮貨商行駛去。這也是他們顧了個車夫,而不是隻租了輛車的緣故。
他們人生地不熟的,哪有這帶導航來的方便。這不,一說賣皮子,車夫立馬帶他們來到這最大的皮貨商行。這家皮貨店,幾代人都是乾這行的,信譽有保證。
羊皮一張十五兩,狼皮一張三十兩,狐狸皮一張五十兩,熊皮一百五十兩,就連路上收來的獐子皮都賣了二十兩,這些皮子總共賣了五百兩。
他們知道,大的城市肯定能賣上價格,沒想到居然這麼能賣錢。經過掌櫃的解釋,他們知道了,之所以價格高,是因為他們硝製的好。一般人硝製不了這麼柔軟,更何況這些皮子,一點兒異味都沒有。
這些錢可能對於那些高門大戶來說算不得什麼,可這就算是對於普通的富戶來說,也不是什麼小錢了。
接著又讓車夫帶他們去了酒樓,一壇酒賣了三兩銀子。這也不算少了,這原材料才多少錢啊。一壇十斤的酒,賣了三兩銀子,自己夠可以的了。
蚊香也推銷出去了,普通版的一兩銀子二十盤,豪華版的,一兩銀子五盤。
酒和蚊香到時候店鋪掌櫃會在碼頭托人去山裡取貨,他們隻管製作就行。
都說錢是窮人膽,在找到了固定的收入來源後,二人便有心情在城裡轉了起來。
幾個人首先到的就是書店,主要是這個最費錢了,他們生怕閒逛其他地方,一會兒錢不夠買書。
這個時候還沒有活字印刷,就算是雕版印刷,也不是所有的書籍都能用雕版。這時候的雕版印刷,成本也是很高的。大部分的書籍,都是人工手抄本。
那些字比較好的讀書人,會在書店接一些抄寫的活計。一本書,他們會抄上幾本,一本自己留下,其他的書籍用來教任務。
另外書籍也是一種容易變現的固定資產,要是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把家裡的書籍拿來書鋪賣,可比送去當鋪要核算的多。書店可是常年收購各種書籍的,當然了,一般情況下,那些讀書人也不會隨意的就將書籍賣掉的。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賣個副本。要是有什麼不容易得見的股本,抄寫上一本,送去書店,還是很能賣上價錢的。
兩人看著書店裡各種書籍,那些科舉相關的書籍,第一時間就被他們忽略了。他們又不考科舉,這些看都不看。一些家裡有的書籍,也不用買。隻看這幾十年裡出現的一些書籍就行,這麼一來,他們需要購買的書籍立馬不多了。
挑來挑去,總共買了五本書,就這五本書,也花費了七八十兩呢。這也是因為這類的書籍沒有多少人抄寫,數量少了,自然價格就高。
這價格讓兩人鬆了一口氣,對於兩人來說,還能接受,畢竟那些皮子剛賣了五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