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泫臣接掌令祖的帥位,你二叔接掌你父親的將位,難道是令祖將兵權私相授受於溫泫臣,是溫泫臣把開州經略使的官位私相授受與你二叔?”郭玉岫這才明白楊沅的意思,不屑地道:“任命的旨意自然出自於朝廷。家祖誤信溫泫臣,上書朝廷舉薦溫泫臣,溫泫臣上書朝廷舉薦我二叔,朝廷隻是依其言而任命,如此而已。”
“你說令尊是被溫泫臣害死的,可有證據?”
“我父是一員武將,身體一向強壯,豈會一病便沒了性命?這分明就是溫泫臣下手暗害。他如今是金州之主,想圖謀我父親手段有的是,我一個小女子哪裡抓得住他的把柄?”
楊沅聽著,隻覺這妹子似乎有點被迫害妄想症。
她說的這段經曆倒是很苦情、很悲情,但是完全經不起推敲。
她說溫泫臣暗害了她父親,卻沒有一點證據,全憑她自己的臆測,難道朝廷就憑你一個臆測去針對、調查一方統兵主帥?
楊沅搖搖頭,忍不住道:“郭姑娘,如果你是我大宋藩屬國的一位公主,你今日這番話,足以讓朝廷為你興正義之師,替你主持公道了。不過,你是金州原守將郭大帥的孫女……”
楊沅苦笑道:“怎麼,難道你把金、房、開、達四州,看成了你郭家的私產?它就該世世代代由你郭家後人來繼承?而且,還是嫡長子繼承製?”
“這有什麼不對?吳家、楊家,誰不是父死子繼,代代傳承?”
“將門子弟,自幼熟悉軍伍,打熬武藝,他們有傳承、有父祖的培養,自然比尋常人家更容易出名將,所以能繼承父兄職位,這與世襲罔替有什麼關係?”
“我祖父去世時,為何不是我父與我幾位叔父不能繼承祖父的職位?難道他們就不是有傳承、有培養了?”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楊沅道:“你方才也說,他們那時年紀不大,資曆威望不足,鎮不住一眾驕兵悍將。就連令祖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選擇副將溫泫臣接替他的職位,難道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可是,他們現在已經成長起來,在軍中頗有威望,為何溫家依舊把持著兵權,不肯還與我家?”
楊沅眉頭一皺,這姑娘怎麼有點拎不清呢?
“為何?難道不是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你們家的。”
楊沅質問:“自範仲淹開始,西軍興起、到如今韓琦、狄青、折家、楊家、種家……,這些西軍名將,將門世家,還有誰在?怎麼到了你郭家,就得父死子繼,代代傳承了?官位乃朝廷公器,豈容私相授受,隻在你郭氏一家手中流轉?”
郭玉岫的目光漸漸從震驚化為悲憤與絕望。
“我就知道,我就不該寄望於朝廷能為我家主持公道的!你們根本不在乎我郭家遭受的不公,我好恨!”
楊沅差點兒被她給氣笑了,他大概明白為什麼他們兩個人雞同鴨講,根本說不通了。
這位郭姑娘有著和他的理解完全不同的一套理念。
在自己看來很荒謬的事情,可能在這位姑娘眼中,自己的看法才是荒謬吧?
楊沅忽然心中一凜,任何一種理念,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如果這世間隻有郭玉岫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也就罷了,可是在西軍中隻有她一個人這樣想嗎?
想到這裡,楊沅的神色也不禁莊重起來,說道:“你的兩個隨從,也被我的人請回來了。你就在這裡安心讀書備考吧,等放解試的榜單出來以後,如果你順利考中了,我會安排你繼續考下去。”
郭玉岫冷然道:“沒必要了,如果不是為了昭雪我郭家的冤屈,考進士於我又有何用?”
“國家掄才大典,不是你的遊戲!”
楊沅站了起來:“你方才說的話,我會稟報上去。如果令尊之死果然有問題,朝廷是不會坐視不理的。”
楊沅出去,示意人看住郭玉岫,看看天色已經晚了,便決定明日再去麵見晉王,商討此事。
此時,晉王卻還沒有出宮,正在禦書房裡就西軍之事與官家趙瑗商討軍機。
趙瑗道:“璩哥兒,金國把臨洮讓給了西夏,這是一個陽謀。這條西北狼願意吃這個餌,也因此和我大宋重新產生了對立。
如今金國遭受重創,暫時偃旗息鼓了,我大宋在兩淮同樣損失重大,新募之軍有數萬之眾,需要一個培訓過程,兩淮經濟也需要休養。
如今看來,西北才是我大宋崛起的關鍵了。不把西夏打疼了,也得把臨洮這座隴右重鎮,西北要道掌握在手中,非如此,新金為我大宋營造的有利局麵就會被抵消掉。”
趙璩點了點頭:“金國雖有新金在背後牽製著,可我大宋一旦被西夏在側翼牽製住,我們和金國各自的優劣也就抵消了。”
“不錯,所以西夏這個威脅,必須先解除,而要重啟西北戰事,西軍三大勢力就成了至為關鍵的力量。”
趙璩明白了趙瑗的意思:“大哥是擔心養虎為患?”
趙瑗的臉色凝重起來:“西軍如今漸為三大家族所把持,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西軍三大勢力,和之前的嶽家軍、韓家軍不同,那是真有家軍之勢了。
而最近又常有關於西軍諸多不法行為的傳聞頻頻傳來,這讓趙瑗更加擔心。
給西軍來個大換血是不現實的,三大家族子嗣眾多,又有諸多的門生故舊、親朋同鄉,不是調走一兩員主將就有用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隻是一味地給錢給糧給兵器甲胄,不管大夏這匹西北狼能否趕走,隻怕又要養出三頭餓虎出來了。
所以,要執行西北戰略,就必須得先加強對於西北的掌控,那麼朝廷就需要派遣一位夠資格的大員坐鎮西北,給三大家族套上嚼頭。
可是派誰去,趙瑗一直舉棋不定。
因為,能鎮得住西軍,又不至於挑動西軍的敏感神經的合適人選太少了。
趙璩問道:“大哥可有中意的人選?”
“璩哥兒覺得,張浚如何?”
“張浚原就統領過西軍諸將,威望、資曆,足夠了。可是,富平之戰指揮失誤,讓西軍損兵折將的就是他,恐怕……”
“還有一個楊存中,你覺得如何?現在文臣們常常彈劾,不希望他繼續擔任樞密使,倒是正好……”
“楊存中論資曆和威望還在張浚之上,隻不過他現在貴為樞相,已經位極人臣了,怎麼安置他?
如果把他派去,便是委他一個川陝宣撫統攬全局,那也是高位低配了啊。
況且,不管是楊存中還是張浚,隻要把他們派去,西軍馬上就會明白,這是針對他們的吧?”
趙瑗暗傷未愈,精力本就不濟,聽到這裡,隻覺心促胸悶,愈發焦躁起來。
高不成低不就的,難道朝廷拿這西軍三虎,就全無辦法了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