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心中也是想著要趁楊連高下榻吳府的這個機會,與他好好接觸接觸的。
所以,吳淵忙也起身,向楊連高還禮。
二人客套幾句,便分彆落了座。
楊沅笑道:“得步也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人,楊某這裡有個打算,你正好也幫我好好參謀參謀。”
楊連高連稱不敢,但耳朵卻已豎了起來。
楊沅呷了口茶,才把他的打算對二人慢慢說了一遍。
他打算辭去潼川知府一職,將潼川路治所北遷,方便他同時兼顧利州中路和潼川路。
吳淵一聽,心便嗵嗵地跳了起來。
楊沅要北遷府所所在?
如果他能遷來蓬州……
請...您....收藏6...9...書....吧....!
吳淵想想都要幸福地昏了過去。
不過,在楊沅的打算裡,顯然從未考慮過以蓬州為府治。
楊沅也沒瞞他們,直接把自己的目的所在告訴了他們。
他要北遷府治到劍州普安。
劍州北接利中,西北接利西,西南接成都府路。
北出劍門關,就能長驅直入利州。
於他而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如此一來,他距潼川南境便更遠了。
雖說潼川路經營許久,已經基本掌握。
但距離太遠的州府,治理起來顯然也多有不便。
因此,楊沅打算,以新府治劍州為中心,南到南詔邊境,北到南鄭城,修建一條馳道。
這就相當於在原有的國道之外,修建一條高速了。
另外,劍州如果升格為府治,新的官署需要設計建造,該座城池也要進行大修和擴建,提高它的防禦標準,這個工程量也不小。
因此,楊沅考慮統一標準,分段承包,由各地官府和地方士紳分彆承包修建路段。
包括普安城的建設和經略安撫使衙門的修建,也要承包出去。
吳淵一聽,原本的沮喪一掃而空。
這是莫大的商機啊,全讓他吃下來,他吃不下來,而且會得罪川中所有大戶豪強。
但,哪怕借助他和楊沅的特殊關係拿下一部分,也不亞於拿到了一座金山。
楊連高聽了,目中卻是異采連閃。
修建馳道、城池麼?
修驛道,組團練,遷府治,通過大工程,把農工商全都捋了一遍。
楊沅這是要用這一手,把川中的農、工、商、地方豪強,用一個共同的利益,全部抓在手中啊!
士農工商,除了一個士,都全了!
真要讓他辦成了此事,他就是川中的土皇帝,說一不二,無人再敢忤逆。
看看人家,看看人家!
想我楊連高自負才智,也是要作一番大事業的人。
可是眼看就要而立之年,卻還空耗光陰,一事無成。
再看人家,年少封爵,大權在握,雄姿英發,春風得意!
哎,人生際遇,遇與不遇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這個人,就是我的大機緣,我一定要牢牢抓住!
吳淵抖摟精神,興致勃勃地向楊沅提起了建議。
還彆說,到底是專業人士。
楊沅雖然就此事已經考慮許久,但是許多問題確實還沒想到,但是吳淵卻能拾遺補缺。
楊連高聽了,也不讓吳淵專美於前,從他的角度也提出了很多建議。
楊沅一邊思索,一邊點頭,等二人獻計完畢,微笑道:
“如果吳家主對這樁工程有興趣,楊某有意倚重,請吳家主協助楊某做成這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不知意下如何?”
吳淵驚喜莫名,離席而起,向楊沅長揖下去:“願為撫帥效犬馬之勞。”
楊連高心裡一空,恨不得立刻跳出來主動請纓。
可,他是一個大理國人,隻是和楊沅談了些榷場邊貿的生意,以什麼身份腆顏要求插手這些事務呢?
“坐下坐下,吳家主,咱們是私下議事,不必拘禮。”
楊沅壓了壓手,讓他坐下,笑道:“既如此,就請吳家主回去後,幫本官擬一個詳細的章程出來。”
這樣好啊,不但吃到了一塊大肥肉,借此機緣,和諸多豪強建立更友好的關係,還能和大理楊氏建立了合作關係。
想到這裡,吳淵興衝衝地道:“是,吳某回去後,會儘快向撫帥提交一個章程。”
“不急,不急,本官還有一件事,想拜托吳家主。”
楊沅端起杯來,輕輕抹著茶葉,微笑問道:“四川造紙、印刷,堪稱一流。文教方麵,時人皆言,易學在蜀,蜀多方士。
至於連官家都十分推崇的蜀學,更是以巴蜀為發源地。去年的榜眼閻安中,探梁介,都是四川人。
所以,本官想,建立隸屬於經略安撫使司的書館、書院和印書館,延請川峽四路名士大儒,以蜀學為基礎,編撰一部川峽奇書。
舉凡天文曆算、山川地理、人文藝術、哲學工藝、奇技兵法,諸子百家學說……,儘皆囊括其中。
上次本官急於赴任,在蓬州未曾多做停留。
這一次,想見見蓬州地方的才子名士,聽聽他們的意見,並邀請他們共襄盛事,還請吳家主代為引見。”
楊連高心道:“來了,來了,這個‘士’,他也沒有放過!”
楊連高的眼都紅了,他再也不想過。
楊連高暗想:我得再下一劑猛藥,務必得儘快把妃妃表妹和楊沅送做堆兒。
若遲了……還不知道有多少蔡淵李淵夏侯淵,都學他吳淵送妹子。
錦上添,哪及得雪中送炭!
ps:從今天到七號,都是雙倍月票,請大家雪中送炭,多多投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