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妃妃側身蜷縮在楊沅懷裡,那大腿手臂都呈現在薄衾之外,一片玉光氤氳。一夜紅燭,那個十七歲的大理少女,從這一夜開始,變成了一個溫婉幸福的小婦人。
……
八月十三。
再有兩天,就是中秋佳節。
再有五天,就是大宋皇室領滿朝文武錢塘觀潮的日子。
大宋皇室已經放出風去,八月十八觀潮這天,皇帝要冊立太子。
官家為此大赦了天下。
除十惡不赦之罪,儘皆免罪或減刑。
臨安城中,一派歡騰。
大內,趙璩坐在禦榻旁,握著趙瑗冰涼的手,看著他削瘦的模樣,目中卻浮起了一片淚光。
他知道,皇兄怕是大限將至。
本來,自皇兄登基,大宋生氣日盛,明明一切都在向好。
可誰知,金國固然在正麵戰場上吃了一個大虧,卻通過一場陰謀政變,給皇兄造成了擺脫不得的暗疾。
時也,命也,縱然他有萬般的不甘,卻也回天無術。
……
這一天,楊連高離開了大理國的國相府。
楊連高來到了洱海邊。
此時月份,洱海沒有海鷗,但碧波蕩漾,也是彆有一番風情。
陽光明媚,甚至有些刺眼。
楊連高站在一株樹下,摘一朵芬芳的,望著一頃無際的碧波,誌得意滿。
經過多日的接觸和談判,高相終於鬆了口。
高相告訴楊連高,在楊連高需要的時候,他將前往騰衝府麗水城一帶巡視。
發生在大理城的一切,他將不知道、不乾預、不參與。
高家雖然沒有表態參與他的政變,但是……
這已經足夠了。
楊連高已經暗中發展了很多勢力參與。
楊家在大理有許多虔誠的信徒,其中不乏皇城禁衛軍的將校。
高舒窈從吐蕃回來時,給他帶來一百多個密宗高手。
他自己也有一支不容小覷的私兵,足足一千多名精銳敢戰之士。
就算不能奇襲皇宮,這樣一支力量,也足以在大理城製造一場成功的政變了。
他擔心的從來不是大理皇室,而是各府各郡各部會趁機作亂,
高家決定袖手,他政變奪權就沒有了障礙。
而要讓各州、郡、部接受這場政變,他需要大理的宗主國出兵乾預。
隻要大宋有一支強軍進入大理,大理各方勢力就會接受他楊氏稱帝的結果。
離開大理國相府的時候,楊連高已第一時間對他安插在涼山州的親信發布了命令:
製造事端,襲擊大宋烏蒙部,以大理國的名義,對大宋挑起戰爭!
“籌備多年,該摘果子了啊!”
洱海邊,楊連高拈微笑。
……
“我真傻,真的。”
藤原姬香對矢澤音和椿屋小奈喃喃地說著。
“我就不該帶她離開京都,帶她離開京都也就算了,我就不該帶她離開博多津一起來大宋,一起來大宋也就算了,我就不該把她帶進楊府……”
姬香痛心疾首地反省著:“你們能想象嗎?她是我的小侍女來著,是侍候我的,可是一轉眼,她就跟我平起平坐了。
再一轉眼,她就要騎到我頭上了。”
小奈忍不住道:“神主,人家本來是皇後呢。”
“不是她養父幫她的話,那個皇後本該是我的!”
姬香搶白了一句,忽然又忐忑地拉住了音:“音啊,你說,她要是給二郎生個兒子,有了倚仗,會不會反過來欺負我呀?
我跟你說,我就是死,也不會去給她端茶遞水的。”
音可比小奈溫柔體貼多了,她反握住姬香的手,溫柔地安慰道:“神主,好飯不怕晚,那說不定過兩月,你就有了身孕呢?
再說了,你看主人,有無生過子嗣的,他都是一視同仁,並沒有偏倚哪個,你說是吧?”
“也有道理。我就是怕多子那蠢女人對我懷恨在心,故意在二郎麵前中傷我。你不知道,那個女人好陰險的,我從小就沒少吃她的暗虧。”
三個人躲在一角,竊竊私語著。
藤原多子的院子裡站滿了人,大家都在等著產房裡的消息。
多子和嫣然都分娩在即。
而多子搶了先,成了楊氏一家人遷來川峽之後,第一個為楊家添丁進口的女人。
四個穩婆在房中忙活著,楊家人都在外麵等候著新生兒的誕生。
這個年代,分娩確實是一個難關,所以哪怕裡邊有隆慶府最出色的四個穩婆照顧著,楊沅和鹿溪也不免有些緊張。
忽然,一聲嘹亮的啼哭聲響起,然後便是一陣“哇哇”的大哭聲傳來。
院子裡頓時一陣騷動。
不等彆人發問,坐在錦墩上的劉嫣然便站起來,急急發問:“男孩女孩?”
劉嫣然也是大腹便便了,估計也差不了幾天了,她的心理壓力自然最大,忍不住搶先發問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