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高聞訊卻是大喜過望,表妹夫來了,朕的江山穩了!楊連高立即召集群臣,得意洋洋地宣布,大宋三路大軍兵進大理,是因為涼山土兵因為瑣碎磨擦,侵擾烏蒙。
但,這些事情,是段氏王朝留下的惡果,與他無關。
他會立即以大興國王的名義,向大宋上表臣服,請求退兵,以保太平。
隨後,楊連高立即跑去,再次拜訪高貞明,恰好大理禁軍衛的高正大也在。
楊連高雖然已經是皇帝,對這兩位高家的實權人物卻是極為謙遜。
“兩位伯父,楊撫帥帶兵來了,大宋天兵,可不是我們的土兵所能抵擋的。
據說,他們的兵,現在還掌握著一種可怕的火器,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不過,朕在南鄭城的時候,就認識楊撫帥,與他交情非淺,而今,他更是妃妃表妹的丈夫。
朕與妃妃表妹青梅竹馬,自幼感情甚篤,兩位伯父也是知道的。”
看到高貞明和高正大有些難看的臉色,楊連高就覺得特彆愉快。
他的底氣漸漸找了回來,笑吟吟地道:“本來嘛,我涼山土兵侵擾大宋,就不該由我大興來背鍋,是不是?
隻要朕向楊撫帥斡旋一番,再求得大宋國皇帝的寬宥,我妙香佛國,必得太平。”
高貞明臉色陰沉地道:“皇帝是一國之君,要做隻管去做,卻不知與臣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楊連高神色一正,說道:“伯父,如今顯而易見,觸怒大宋,惹得天朝發兵的,是大理段氏。
大宋天兵入境,各地權貴還敢再假段氏之名與朕為敵麼?”
高正大皮笑肉不笑地道:“皇帝這是在威脅我們高家嗎?”
楊連高道:“非也!朕是要向高家證明朕的誠意。如今,哪怕是有了楊撫帥的鼎力支持,但楊撫帥終究還是要回大宋去的,朕最大的倚仗,永遠都是高家。”
這樣一說,高貞明、高正大兩人的臉色便緩和了許多。
楊連高道:“朕要封相國為王的主意不變!朕娶舒窈表妹為後,並現在就立下詔書,隻要舒窈表妹為朕誕下皇子,立即冊立為太子的主意不變!”
楊連高退後一步,一臉誠懇地向高貞明和高正大長揖了一禮:“還請兩位伯父把朕的誠意轉告相國,懇請相國儘快回朝主持大局。
朕……離不開相國啊。如果相國肯回朝,朕……願親赴麗江,恭迎國相!”
高貞明和高正大對視了一眼,高貞明道:“陛下太客氣了,陛下的誠意……臣會儘快轉告國相。”
方才高貞明一直稱他為皇帝,語氣中透著疏離。
這時聽他改口稱自己為陛下,楊連高心中一喜,顯然,高貞明是有些意動了。
楊連高登基稱帝,竟遭到各方權貴的集體反對,這是有些出人意料的。
高家和楊連高,全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楊家在這些權貴的地盤上都有勢力。
以前楊家隻是大理國權貴之一,這先天就限製了楊家勢力在各方權貴地盤上的擴張上限。
所以,這些權貴們能夠容忍。
可現在楊家出了皇帝,這就直接威脅到了這些權貴們對自己地盤的掌控。
所以,他們和段氏聯係起來,想要推翻楊氏皇權。
因為各方權貴的這種激烈反應,所以本就抽身置於事外的高家有點猶豫了。
他們在考慮,要不要繼續保楊連高?
可現在大宋楊沅殺進來了,楊沅問罪的是大理段氏。
不管楊連高自稱與楊沅關係密切是不是吹牛,至少現在保段氏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所以,高貞明和高正大的態度軟化了下來。
將大興皇帝楊連高送出了府門,高貞明便道:“大宋橫插一腳,形勢愈發詭譎難明。
如今楊連高再三表態,倒也誠懇,隻不知國相是怎麼想的。”
高正大道:“我馬上去一趟無量山,把此事稟報國相,請國相決斷,如何?”
原來,國相高貞壽根本就不在麗江,楊連高隻知道高貞壽所謂生病是假的,卻不知道他現在的藏身之地也是假的。
高貞明搖了搖頭,道:“你掌握著皇城禁軍,豈可輕離?還是我去一趟吧。”
當日,高貞明便悄然離開大理城,快馬加鞭趕往無量山。
與此同時,楊沅已經帶兵殺進大理,攻入涼山州,找到了王長生勘測到的那處銅金礦山脈。
這處寶藏至今不為人知,周圍沒有部落聚居,也不是什麼戰略要地。
因此楊沅打來此處,並沒費什麼氣力,幾乎沒有遭受到什麼像樣的阻擊。
“紮營盤、築工事、把炮架上。”
楊沅興衝衝地吩咐一聲,便讓王長生和寒千宸領著他,跑去看金銅礦了。
他琢磨著,沒準運氣好,他還能撿塊狗頭金什麼的。
狗頭金當然沒看到,他連銅都沒看出來。
寒千宸興衝衝地指著那灰黑黃綠褐,唯獨沒有金色的石頭土壤對他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天,楊沅一臉懵。
他隻弄明白了一件事,他還是看提煉出來的成品算了。
隔行如隔山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