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時候,華國拍攝大片,古裝大戲都是不成文的成功慣例,但是現在觀影的人似乎更理智了,好看與否,他們自己能分辨。
你不好看,誰當導演都不好使。
張東順沒有名氣吧?
僅僅是一個電視劇導演,甚至給許宣當了很久的副導演。
但是上半年,他主導的電影《月球》,成本僅僅是一千多萬,總票房一周破億,下畫的時候達到了19億的成績。
這還是因為未來集團沒有大肆宣傳的結果。
據說這部戲,主要還是在海外市場的dvd售賣。
可能是因為沒有院線方的支持,所以票房在鷹國和歐洲不是很好,但是東南亞不錯,據說有1000萬美元的票房。
所以,誰知道張東順是誰啊。
但偏偏人家的電影就爆了,那部《月球》婁超也看過。
就是一個人的電影,無數的克隆,還有月球背景需要一些特效。
而且這些特效,都是黑暗的,製作起來也不需要太精湛就能迷惑視線,所以成本很低的。
許宣想了想“其實,電影這種東西,首先你要講好故事,其他的才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特效,大場麵,隻能讓人眼前一亮,震撼一下,但是如果故事不流暢,馬上就會引起反差感,差評就會很多,讓觀眾們憤怒!”
“憤怒?”
“對呀,婁姨,假如你看到一部電影的開端,特效厲害,場麵也非常的宏大,然後接下來的劇情就是一坨翔,啥也不是,看不懂了,你會不會可惜,甚至是惋惜一下子?”
婁超懂了。
越是大場麵的電影,講故事的能力越是要好才行,否則就給觀眾形成了反差感,會讓人生氣,感覺浪費了這麼好的特效和場麵,所以差評和票房才會腰斬。
許宣雖然沒有回答《赤壁》的問題,但是婁超已經明白了。
隻要這部戲的故事沒問題,那絕對不會虧本,反之就說不好了。
說不定有盛世娛樂,還有王碩的名氣,能拉起來票房回本呢?
但是口碑就彆想了。
三國係列的電影,很少有人能拍出高分來的。
畢竟在每個華人的心中,對三國的武將都有一個自己的排名。
我說石家莊趙子龍第一沒人反對吧?
文官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中排名。
我說郭嘉第一,你說孔明當仁不讓,我還說司馬家第一呢,這種事怎麼說呢?
隻能按照大眾心裡最認可的那種排名,在電影中來反映每個人物的貢獻和爽點。
所以《赤壁》為了一個女人發動的戰爭,邏輯通嗎?
三國時期的戰爭還需要理由?
大家都是為了一統天下好吧!
回到自己的車子上,許宣大概和小許思說了一下光電的事情。
現在她是未來集團的副總裁,兼任行政部,很多事情都要經過小許思的公章才能工作的。
集團體量大了,很容易出現大公司病,小山頭什麼的早就出現了,隻是許宣一直沒管。
許宣要隻要掌握最高層的這些人,下麵的小山頭不要影響集團運轉即可。
而且沈華坤等人也不會允許這些人做大的。
小許思卻坐在副駕駛眼神發亮“老大,這是一個機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