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救場出道許宣!
李九龍知道編劇是怎麼回事,所以才會說許宣這是在找死。
試問,孝順彆墅這個故事,流傳了上百年,大家耳熟能詳,你一個外來者,怎麼可能寫出更出彩的故事?
哪怕是旗鼓相當的故事,也無法媲美經典的時間沉澱。
李九龍就不相信許宣不知道這個道理。
但是許宣還是要現場寫劇本。
所以李九龍才會說許宣找死。
現場的眾人除了驚訝之外,更多的又出現了譏諷的表情。
都是內業的人,肯定知道寫劇本的難度,更彆提現場寫了。
就算許宣勉強完成,港媒們也有大把的標題嘲諷許宣。
李文澤微微的歎口氣。
許宣當前這個身份地位,還要這樣做,無疑是讓人很難堪的。
但是李文澤又知道,許宣不得不這樣做,否則就會給內娛低人一等的錯覺,許宣沒辦法承受這個結果!
這是文化上的較量,許宣不能慫,也不敢慫!
隻是李文澤知道,今天之後,香江娛樂圈,徹底的得罪了許宣。
或許明麵上不會有什麼,但是今後一旦出現機會,許宣肯定會不留餘地的打壓香江娛樂圈。
但這種地域問題沒辦法解決的,而且這還關乎著利益關係。
香江藝人肯定想要更高更多的片酬和待遇,許宣這種看不慣香江娛樂圈的人,自然是他們聯手打壓的共同敵人。
“音樂完,故事背景,地點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江,旁白男一,賈士目,是一位盲人音樂家,鋼琴演奏家,因為十四歲磕破腦袋,影響到了視網膜神經,導致全盲。”
眾人聽到這裡,不由的皺眉。
這算什麼精彩的故事開頭嗎?
隻不過是一個盲人音樂家而已,跟孝順彆墅的故事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胡遷躍就問李九龍“這樣的劇本,能出成績嗎?”
李九龍搖搖頭,低聲說道“先聽,故事還沒有展開,不過這人敢當眾寫劇本,肯定是有腹稿的。”
其實,港媒們跟大廳的大佬們,在意識到許宣要寫劇本的時候,也知道,許宣可能是早有腹稿了。
隻是,當許宣說出這第一段後,眾人忽然又意識到,可能,真的是現場寫劇本。
因為許宣不可能提前就知道要來孝順彆墅吧?
他知道要在哪開酒會的時候是一天前。
誰特麼能一天前就能預料到今天要寫劇本,而且還是關於盲人的劇本。
故而,這個時候眾人不管再怎麼心中嘲諷,都對許宣這種臨時創作感覺驚歎。
許宣這個時候又說道“但其實,賈士目根本沒有致盲,他的眼睛帶著渾濁的隱形眼鏡,以達到盲人的形象。”
“其實,他是一個落魄音樂家,因為遭受打擊,頹廢,後來便扮做盲人演出,因為殘疾人會給他帶來更多的憐憫,也會讓他的收入更高!”
故事開端,一下子就有了亮點。
一個音樂人,假裝盲人,偷窺欲一下子就體現了出來。
不管是任何故事,任何劇本,隻要跟偷窺掛上邊,那都是會讓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