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救場出道許宣!
大學三四年,閨蜜之間無話不說。
但是很少有人去太過分的探究彆人的家庭情況。
陳明明她們也是一樣。
大家都知道陳明明生活的比較拮據,所以生活上會照顧她,但卻不會刨根問底。
大二那年,陳明明帶著小許思去了老家一次。
小許思也隻是看到了一個表麵,但並沒有深度了解。
所以這次陳明明說話,她們聽的很認真。
“我家是在農村的。”
“爸爸和媽媽是媒人介紹的,而且還是入贅我們家的,所以感情不是很好。”
“我媽媽還有一個比她小七歲的妹妹,也就是我小姨。”
“當初他們結婚後,第二年生下了我。”
“後來在我四歲那年,有一次,家裡的玉米需要晾曬一下,媽媽一邊看著我,一邊晾曬玉米。”
“小姨比較調皮,也古靈精怪,所以在當晚的時候,姥姥問我媽媽,玉米都曬好了?”
“那個時候,媽媽正在跟爸爸生氣,就沒有說話。”
“小姨就笑嘻嘻的說道,姐姐沒乾活,都是我乾的呀,今天我要吃雞腿!”
“那時候的小姨,才十六歲。”
“媽媽心情不好,就說小姨說謊,小姨說媽媽說謊,姥姥訓斥了一頓媽媽。”
“當夜,爸爸離家出走了”
“媽媽也不哭,也不鬨,然後第二天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吊在了房梁上。”
說到這,陳明明已經泣不成聲。
“從那天起,古靈精怪的小姨再也不笑了。”
“她的眼神失去了色彩,當時我才四歲,依稀有點記憶。”
“爸爸離家出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姥姥姥爺很傷心,大病不起,隨後幾年內相繼去世。”
“家裡就剩下了我的小姨跟我一個人。”
“她拉扯我長大,村裡的很多人都說,我媽媽是小姨害死的。”
“但是小姨對我很好。”
“從媽媽去世後,我沒見過她笑一次,她就拚命的乾活,似乎隻有這樣才能讓她心裡平靜一點。”
“家裡有十畝地,都是小姨在打理的,用這些錢給我買衣服,供我上學。”
“後來又一次,我聽同學們的說,媽媽的死就是小姨害的。”
“十來歲的我,有點叛逆了,就一個人坐在媽媽的墳前到大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