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宗之正德風雲!
豹房之中,朱厚照正沉迷於自己的一番構想。“劉伴伴,即日起,成立大明皇室集團,由朱壽擔任集團“威震八方四海來朝”董事長,你擔任副董事長,將內廷十二監下屬所有衙門納入其中,其餘掌印太監擔任集團副總裁,並成立下屬“大明化工”“大明製藥”“大明精工”“大明日報”四個部門。”
“取我刻刀來。”接過刻刀和田黃,朱厚照便開始了天賦的展示,不一會兒,一枚“大明皇室集團威震八方四海來朝董事長朱壽”的印章便橫空出世了。
把玩著自己的傑作,朱厚照露出來滿意的笑容。想起原本曆史上那個給自己封“鎮國公”封“天下兵馬大元帥”封“威武大將軍”的朱厚照,重生的他不由笑了起來。曆史上的朱厚照本就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帝王,他從不拘泥於傳統,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甚至親自血刃敵軍。
就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帝王,卻被後世統治者抹黑,塑造成一個荒淫無道,尚武、無賴,喜好玩樂,怪誕無恥的昏君形象。如今天意讓我再活一次,我定要成為那千古一帝,讓中華民族擺脫後世喪權辱國的命運!
“傳張永和錢寧入宮。”
……
“東廠掌印太監張永,參見陛下,陛下萬安。”
“錦衣衛都指揮使錢寧,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永錢寧聽旨,即日起動用廠衛關係,搜羅關於經算,醫學,火器等方麵的能人異士,並將其送往京城,朕會賜其官身,並密切關注沿海地區外邦人動向,不得有疏忽。”
“臣等接旨。”
……
“劉伴伴,那群罪臣總共繳納了多少罰金?”
“回陛下的話,共計白銀11萬兩,已經全部押解進入陛下的內帑了。”
原來,有明一朝,國家財產分為國庫和內庫二者。國庫即為國家的財產,每年的稅收,朝貢收入等財產全都是交由國庫,而國庫又由戶部管理,所以國庫為天下的“公有財產”。每逢賑災,打仗,官員俸祿等開支,都有國庫承擔。
而所謂的“內庫”,也稱作“內帑”,即是皇帝的私人財產,屬於皇帝私人的錢袋子,一般交由皇帝信任的太監管理。皇帝想要修建宮殿,舉行宴會等資金都是由內帑出資,正如朱厚照之前修建的豹房,也俱都是由自己的內帑出資修建,宮中的太監宮女嬪妃等的開支,也都由皇帝的內帑承擔。
所以說有時君權和臣權的博弈,也能從國庫和內帑的充盈程度可見一斑。正如後世偉人說的那句名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無論是封建時代也好,後世更先進的製度也罷,大到一國之事,小到黎明百姓,終究逃不過“錢”這個字。
“朕的內帑還有多少現銀來著?”朱厚照開始對自己的“私人財產”關心起來。
劉瑾想了片刻“回陛下的話,據昨日所報,您的內帑還有現銀三百二十七萬兩。這些都是由各處皇莊和皇產經營所得。”
“三百多萬兩,頭疼啊,要是先辦報,這麼丁點銀子砸下去,估計連個響聲都聽不見。看來得先想辦法弄一筆銀子了。”朱厚照把玩著手中自己的傑作“大明皇室集團威震八方四海來朝董事長朱壽”大印開始了來自後世的商業思維。
俗話說“病床一躺,黃金萬兩”,人食五穀就會生病,不生病也會老去,而對一些官宦人家的太太來說,年老色衰估計和生不如死一般吧。不知我這堂堂大明皇室的禦醫,可用駐顏之能,若是有,倒是不失為一個來錢的好路子。
“擺駕太醫院!”
自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太醫院便被安置在了正陽門內,大概位置後世東交民巷西口路北側附近。據史料記載“太醫院有大門三座,均向西。對麵是照壁,有黑漆書寫‘太醫院’三字的朱色立額。大門前為門役的住房。大堂左側,有南廳三間,是禦醫辦公處。大堂右側是北廳,供有先醫廟,殿內供奉著伏羲、神農、黃帝的塑像…”如此龐大的規模,明朝對於醫療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事實上,明代的醫學水平是極其先進的。暫且不提幾十年後升起的那顆醫學巨星—“李時珍”,就正德一朝的太醫院,醫官來源首先必須是醫藥世家的傑出子弟或者在民間聲望極高的醫學大家,有了選拔資格以後,禮部會通過考試,評判醫生的本事,隻有那些拔尖的人才,才能夠被選入禦醫院。整個過程非常嚴格,能通過的人非常少。據說明英宗朱祁鎮繼位後,曾征召近百位名醫到京城參加選拔,結果隻有七個人能被選入太醫院。
……
“臣太醫院院使劉文泰叩見陛下,陛下萬安。”原來,明代太醫院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兩人,這劉文泰便是如今的太醫院院使,類似於後世的衛生部部長了。
再說這劉文泰,出生於根正苗紅的醫學世家。其祖父名為劉純,是成化年間的名醫,奈何成化皇帝迷信丹藥術士,不聽劉純勸告,最後把自己活活毒死了!成化死後,弘治帝即位,下令讓劉純的兒子劉憬複職,繼續當太醫。劉憬的兒子劉文泰在弘治18年編成明朝醫學全書《禦製本草品彙精要》,後來的李時珍將此書奉若至寶,所以說放下的太醫院院使劉文泰確實是一個有真材實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