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巨子!
張益達一進屋子,就看見客廳堆得跟座小山包似的麻鞋,也是驚訝不已,問道
“淑珍大姐,這都是你一個人編出來的嗎?”
淑珍連連搖頭“都是我和婆婆兩個人編出來的。”
張益達掃視了房間四周一圈,很簡陋,沒什麼像樣點的家具,但是房間裡裡外外還是很乾淨的,看得出來經常打掃衛生。
一位六十來歲的老太婆這時候從房間內走出來,問道
“淑珍,怎麼了啊?怎麼家裡來這麼多人啊?”
“嬸兒啊,這是縣裡的來的領導和京城來的老板到你家考察一下麻鞋。”村支書笑嗬嗬道。
眾人也紛紛上前問好,老太婆很高興,連忙找來幾張凳子,招呼客人坐下。然後又叫兒媳婦淑珍趕快去燒開水泡茶。
待老太婆和淑珍走進廚房後,村支書扭過頭給吳縣長和張益達一行人說道
“淑珍是個苦命的女人,嫁過來沒幾年丈夫就死了。
20多歲就做了寡婦,這十幾年來,除了把孩子拉扯大,上初中了,還得照顧身體不好的婆婆。
這些年過得也是不容易,村裡人都挺佩服她的。平時有啥事的,大家也都願意搭把手。
不過她是一個要強的女人,一般不要人家幫忙。一家三口就全靠編麻鞋維持著基本的生活。”
聽到這裡,張益達肅然起敬,覺得自己的惠農貸一定要幫她們做點什麼。
不一會兒,一碗碗熱茶端了上來。因為杯子不夠,就都用土碗泡的茶。
張益達也不嫌棄,接過茶對淑珍大姐說了聲謝謝,然後喝了一大口,笑著問道
“淑珍姐,我問下你們一年能做多少雙鞋啊?能賣多少錢?”
淑珍坐在一側的小凳子上麵,想了想回答道“差不多一年做300雙吧,能賣個兩三千塊錢。”
張益達拿過一旁堆著的麻鞋,仔細看了看,摸了摸,覺得手工工藝挺好的,但是賣不到10塊錢一雙也太廉價了。又問道
“你們這鞋,一般都在本地賣嗎?”
淑珍點點頭說道“要不自己去集市擺攤賣,要不就賣給收購商讓他們運到城裡去賣。
這鞋本地人都會做,不好賣。基本上都是賣給收購商了。”
村支書又補充說道“這鞋還是太便宜了,隻能賣給收購商,自己跑去城裡賣,路費都不夠。”
張益達找了一雙跟自己碼數差不多的麻鞋,笑著說“我可以買一雙嗎?”
然後又叫趙爾雅掏了一百塊錢遞給淑珍,淑珍推脫不要。
張益達笑著看著她“拿著吧!淑珍姐,買東西給錢天經地義的事。”
淑珍忙搖頭“要不了這麼多,10塊錢就夠了。”
“沒事,我們待會兒再拿幾雙就是了。”張益達擺擺手說道,然後脫了鞋換上了一雙麻鞋。
此時正值8月高溫天氣,加之又走了那麼長的路,總之就是味道有點大。
張益達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穿著麻鞋,提著自己的鞋走到外麵院子裡,散了散味兒。
一會兒後回來了,說道
“這鞋子挺好的嘛!清涼透氣,還防滑!”
看著淑珍誇讚道“淑珍姐,你這門手藝不錯啊!”
淑珍笑了笑,京城來的大老板誇她的鞋子好,還是挺高興的。
張益達又問道
“要是給淑珍姐解決了銷售渠道問題,你有沒有想法多做些鞋子?把生產規模再擴大一點。”
淑珍想了想,最終點點頭“要是不愁賣的話,我和婆婆每年還能再多做幾百雙。”
張益達搖搖頭,還是太少了。問到周圍人“麻鞋的製作工藝是由哪些流程構成啊?”
村支書踴躍發言道“
張總,我知道!
用黃麻揉成粗繩、細繩,用長而有韌性的稻草晾曬並用錘子捶鬆,用釘耙勾住木凳前端。
人坐在木凳中間,用腰帶從腰後往前套住腰杆,再用腰杆中間的鐵絲鉤住麻繩,麻繩的另一端套在草鞋耙上,開始編織。
最後一圈一圈地慢慢纏緊,完工。”
張益達笑了笑,誇道“支書說得很詳細,我這個門外漢都聽懂了。”
話鋒一轉,嚴肅道“但是,這種生產工藝還是太落後了。要想致富,創造更好的經濟收入就得轉型。
我有幾個建議。
第一,就說銷售渠道,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你們的這個手工麻鞋不應該限於一隅之地銷售,要賣到全國各地去。
國家的電商產業現在這麼發達,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走。把你們的麻鞋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去,
第二,產品樣式。
麻鞋樣式也不要隻做涼鞋嘛,可以做成拖鞋,布鞋,休閒鞋。
麻繩結合其他材料,可以做成新式的布鞋和休閒鞋。樣式緊跟時尚潮流,城裡人喜歡什麼款式,流行什麼款式,就做成什麼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