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巨子!
張益達在東南亞組織一場在當地史無前例的大並購,與此同時,國內2行業也迎來了至暗時刻。
僅6月份一個月,就有上百家平台或倒閉或跑路,平均一天三四家垮台的速度,其中不乏知名的百億級平台。
過去幾年中,不是沒有平台垮台,但大部分投資者都習以為常了。
畢竟這個行業離錢近,進入門檻也低,不少薄有身家的老板投個幾百萬,買套係統,招幾個程序猿就開始發標了。
募集到的資金或者用於自己的其他生意,或者拿去炒股、炒地皮。
當然,也有部分老板一開始就抱著撈一筆就跑的想法入場的。
這些人死得最快,畢竟大部分旁氏堅持幾個月就不行了,會宣傳的壽命可能長一些。
這一輪的倒閉潮,超過了投資者的想象,遠比以往任何一年都來得更加凶猛。
恐慌的情緒也是會傳染的,益民網金旗下的益民理財和睿信集團旗下的瑞民理財也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
受此消息影響,在美國上市的互金中概股一路暴跌。
益民網金開盤大跌超過10,股價跌至14美元,市值約35億美元,較io發行價25美元下跌超過44,較巔峰市值120億美元下跌超過75。
益民財富、益民貸也各有跌幅,但沒益民網金這麼嚴重。
益民網金曾經頂著“互金第一股”、“2第一股”的名頭上市,積累了很大的聲望,也節約了很多廣告費。
但當行業坍塌的時候,也是承受反噬最重的一個。
益民網金上市也差不多三年了,除了張益達這個創始人,以及樊紅陽、丁思瑤這兩個聯合創始人以外,其他的風投股東基本上都把股票清倉完畢了。
在這三年中,高盛沒少故意調高益民網金的股票評級,就是為了方便出貨。
張益達個人也沒少套現,時間都主要集中在去年,益民網金市值高達百億美金的時候。
通過多輪減持,轉讓,股票增發等等手段,先後套現了將近34億美元。
上市前,還轉讓給高盛9股權,拿走了2億美元。
樊紅陽、丁思瑤也各有減持,分彆套現了上千萬美元。
益民網金公司賬上是不缺錢的,通過io以及上市後的增發,再加上三年產生的源源不斷的經營利潤,賬麵現金一度超過255億美元。
在收購寶石銀行花去了11億美元後,賬上資金也都還趴著超過145億美元。
應對這種突發危機,賬上有錢就是最大的底氣。
樊紅陽作為ceo,通過公開渠道多次發聲,安撫投資者的同時,也把益民網金的身家拿出來亮了一亮。
寶石銀行也就是益民(印尼)銀行55股權價值11億美元,新銳向集團萬分之二點一股權價值4000多萬美元,儲備現金145億美元……
招數雖然有些俗,並且也不是第一次用了,但真的就是管用,投資者的情緒很快安撫下來了。
可以不相信這些資產,但他們還能不相信張益達這個首富嗎?
相比益民網金的從容,睿信集團旗下的瑞民理財就要手忙腳亂多了。
因為沒有上市,所以瑞民理財也沒割到什麼韭菜,也沒儲備大量的現金。
並且因為大部分資金都是給益民網金旗下的“益民普惠”以及益民貸兩家合作公司,自身的“興隆貸”屬於供應鏈金融,發展很緩慢,沒賺到太多的錢。
另外,瑞民理財一直是依附惠民出行發展的,在後者賣給嘀嘀後,雖然有合同的約束,合作關係還在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