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都要儘量爭取銳向在港交所上市。
一想到這,李小加決定表示一下己方的誠意。
“如果銳向選擇港交所上市的話,我向公司申請,上市所有費用減半。”
張益達對於李小加這個態度比較滿意,費用減半他都不是很在意。
在意的是港交所對於銳向的重視程度,對方重視銳向,銳向也能獲得一些資源上的傾斜。
“聽說香港金管局有意開放虛擬銀行牌照申請?”張益達淡淡地問道。
所謂的香港虛擬銀行,就是采用互聯網或其他形式電子傳送渠道服務的銀行,不設實體網點降低運營成本,且能7x24小時服務;
以個人和中小企業為主要對象,存取款、貸款、結算、彙兌、投資理財等零售業務。
和國內互聯網銀行的定義差不多,隻是叫法有些不一樣。
張益達聽說螞蟥金服、企鵝、狗東金融、大米金融、攜程金融、安平保險、眾安保險、渣打銀行、中銀香港、電訊盈科等等一大批實力強勁的公司都有意這張牌照。
這些公司不是地頭蛇,就是大體量的金融科技公司。
銳向同他們競爭,優勢不算特彆大。
並且香港就這麼大,牌照很有限,傳聞首批牌照可能隻批複3張,而申請的公司高達30多家,每一家都有些來頭。
於是各大公司為了增加獲批概率,互相結盟,打算以合資公司的形式來申請這張虛擬銀行牌照。
或許這家虛擬銀行賺不了多少錢,但是卻可以摸索經驗,將來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複製。
光這一點,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就按捺不住了,銳向也一樣。
李小加皺了一下眉,他在思考張益達話中的意思。
這是看上虛擬銀行牌照了?
但是金管局和港交所互不統屬,他說話也不一定就好使啊!
“張總,香港的確打算開放虛擬銀行牌照申請,但是金管局在發牌,我或許可以幫忙引薦一二。
更多還是需要金管局來審核,包括審查公司資質、體量、科技水平、金融從業經驗等等。”
張益達搖頭,“李總,你誤會了,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想說的是,邀請港交所加入,與銳向一同申請虛擬銀行牌照。”
李小加一下就明白張益達的用意了,這是想拉上港交所,增加審核通過概率。
有港交所加入,那還用說,三張牌照必獲一張。
真是打得好算盤!
李小加算是領略到這位小張總的手段了,把上市地和虛擬銀行捆綁起來,會做生意。
“這個事情我原則上是讚成的,不知這股份比例怎麼分配?”
李一加略做思考,決定還是答應下來。
“七三怎麼樣?技術你完全不用擔心,港交所就等著分紅就好了。”
李小加輕笑,還真的不客氣啊,又要占據主導地位,又要絕對控股。
“為什麼不是51和49呢?”李小加反問。
張益達攤了攤手,“港交所主業畢竟不是銀行,銳向需要承擔起開發、運營、管理等多項職能。
多拿20也不算很多吧。”
李小加沒有再多說什麼,而是說起了銳向上市的事情。
“那張總你看上市的地方……”
“就定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