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巨子!
到2月底,《流浪地球》也上映了大半個月了,國內票房突破了40億元,外界預估可能會定格在46億元。
這部片有些缺陷,但不管怎麼說,總體還是非常優秀的,被譽為開啟了國內科幻片元年。
連帶著,大家對半年多後上映的《魔都堡壘》都產生了極大的關注。
吳京不用說,一部戰狼2,再加一部流浪地球,都快走上神壇了。
作家劉慈欣也受到了頗多的讚譽,大家也非常期待《三體》拍出來是個什麼效果。
讓張益達頗為遺憾的是,《三體》的影視版權早被導演張番番拿下了,這麼幾年,電影也沒拍出來,反而被後拍的《流浪地球》搶在前麵先上映了。
詹姆斯·卡梅隆對《三體》的版權也很感興趣,想要拿下,但無奈的是版權已經授出。
《三體》的遊戲版權則在遊族網絡手上,也讓張益達感覺怪暴殄天物來著。
唯一讓他感到慰藉的是,銳向影業作為《流浪地球》的主要投資方之一,一炮打響了名頭。
網上謠傳,這是由張益達親自拍板,銳向中途插了一腳的項目,由此可見張益達眼光之毒辣。
《流浪地球》製作成本是32億,銳向影業投資了1億人民幣,按照46億票房分賬,大概可以分435億。
這和外界猜測的十倍八倍差了不少。
實際上根據現在的分賬模式,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要遵循這個公式
扣除33的營業稅和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下的917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由電影院、發行方和製片方再進行分成。
在這917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5,而發行方拿12,剩下的33是製片方的收入。
不過,《流浪地球》還有一定的後續收益,比如說把國內的線上視頻播放版權就賣給了火箭視頻和b站,海外的相關版權則賣給了奈飛,將翻譯成28種語言在全球除中國以外地區播放。
買票俠參與了《流浪地球》的聯合發行,本想進行拉新大補貼,但因為去年國家電影局提出新要求,要求發行方、製片方、院線方不允許進行網絡售票平台補貼投放,銷售價即為結算價。
所以,買票俠隻能按部就班發展。
距離貓眼和淘票票還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也一直在縮小中。
拚哆哆、投融彙、快手、抖視、火箭視頻、b站全部給買票俠開啟了流量入口。
買票俠的絕大部分流量來源也出自以上平台,獨立a的訪問量反而很小。
……
今年開年的第一款爆款遊戲居然是一款叫《刀塔自走棋》的遊戲。
這款遊戲是延續《dota2》的遊戲世界觀為基礎研發的,隻是玩法和方式發生了變化,其它的設定基本是沿用的《dota2》的遊戲設定。
比如棋子與棋子對打,就是模擬的《dota2》英雄之間的對抗,裝備的升級係統也是照搬《dota2》裡的合成體係。
玩家通過搭建個人局內經濟體係,使用英雄卡牌進行對戰,形成八人割據式戰鬥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