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為一國之首。
不僅有著尊貴地位,還是大唐的風尚標。
門神的變更,很快以長安為中心輻射周邊,可以想象,待到明年,整個大唐都會更換門神畫像。
……
日月更替。
當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消失,長安城萬家燈火,開始點蠟燭,熬年守歲。
太極宮內。
李世民攜帶後宮嬪妃,皇子皇女,出現在太極殿前。
台下。
早已密密麻麻站滿了人。
太常寺卿,帶領負責祭祀和禮儀的官吏們,以及千教坊男女,紛紛躬身行禮,齊聲唱道
“聖人安康——”
李世民站在高高的台階上,掃視著眾人,朗聲道“諸位卿家,開始吧。”
話音落下。
不遠處馬上傳來“咚”的一聲巨響。
須發皆白的太常卿傅奕,身著紫色官服,站在高處,親自擂鼓奏樂。
巨大的蠟燭點起。
大把大把的沉香被點燃,太極殿前的夜晚,恍如白晝。
一名男童一躍而出。
他帶著猙獰的假麵,穿著紅黑衣褲,在氤氳的白色煙霧中,隨著鼓點騰挪跳躍。
這便是“儺舞”。
它是一種在民間祭祀儀式山,吸取民間歌舞喜劇,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
自上古先秦時期,便已經是春節的一種重要活動。
傳至唐朝。
儺舞的宗教色彩逐漸淡化,更多的是娛樂性和欣賞性,象征著驅除邪魔瘟疫。
一眾皇親國戚裡。
永嘉公主李月也在其中。
她身著一襲華雲寶衫,圍著紅狐帔圍,在燈火的照映下,美豔的臉蛋傾國傾城。
旁邊。
一名中年漢子,不停的偷眼看她,眼裡不時露出垂誕之色,終於忍不住粗聲粗氣的開口
“月兒,為何不說話?”
他是竇奉節。
永嘉公主的駙馬。
臨近年關,大唐各地的地方官員,俱都齊聚長安,與皇帝一起慶賀元日。
竇奉節也不例外。
昨日便從秦州歸來,回來後,便一直與各方應酬,還沒來得及與永嘉公主說上幾句話。
今夜宮廷盛宴。
竇奉節有機會和永嘉坐在一起。
他忽然發現,一年不見,當初自己看膩的大唐公主,竟出落的美豔動人,像是被澆灌的鮮花一般。
這讓竇奉節渾身冒火。
然而,聽他發問,永嘉公主卻皺起眉頭,淡淡的說道
“大家都在安靜賞舞,為何要說話。”
竇奉節被懟,眼底深處閃過一絲怒意,不過還是擠出一絲笑容,問道“怎麼?還在生我的氣?”
“你說呢?”
永嘉公主冷冷瞥了他一眼“你數次酒後發瘋,毆打與我,想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嗎。”
竇奉節臉色一僵“為夫那時喝多了……”
“閉嘴!”
永嘉公主扭頭怒斥“不要與我提‘為夫’二字,本宮隻會覺得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