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婆子是在漿洗房的,昨天她洗衣裳的時候,她那五歲的小孫子在旁邊玩,一不小心就掉進了裝滿了井水的大盆裡。
雖及時撈了出來,孩子到底是年紀太小,身體弱,當天晚上就發了燒。
那婆子求爺爺告奶奶使了多少銀子,二門上的婆子都不敢給她開門。
她轉去求趙媽媽,院門連接著趙媽媽的那道角門卻也是鎖著的。
這是請大夫救命的,莊婆子也氣的不行,眼看著孩子燒的人事不省,隻能叫跟前一個婆子她自己吃的藥材,減半了給孩子灌了兩口,也是孩子福大命大,退了燒。
第二天一早就急急慌慌地請大夫去了。
莊婆子當著龐老太太的麵,拿這個跟趙媽媽挑釁。
趙媽媽卻冷笑一聲“都是家生子,怎麼生的這樣金貴,這幾日府裡頭就是主子們也都沒說什麼,你們倒叫起屈來。”
龐老太太這幾日心煩,不耐煩聽莊婆子說什麼,就將她趕了出來。
莊婆子心裡都氣炸了。
府裡,以趙媽媽為首的人,手裡捏著點權利就成了一個個難纏的小鬼,以莊婆子為首的人,一個個臉皮子被人踩在地上去。
奴仆們如何,沒人敢在主子的差事上偷懶耍滑被對頭捏住把柄,因此,以朱氏等人為首的主子們,並不關注這些奴才的雜事。
晝夜交替,一連過了七天,東西還沒找到。
這快要立秋的天氣,晌午曬的頭暈,半夜卻又寒涼,龐老太太似乎是半夜的時候著了風,第二日起來的時候,隻覺得眼眶熱脹、口乾鼻塞,胸口悶得慌。
這日就是七夕了,由魏家牽頭舉辦的乞巧節,就安置在清水河的河畔舉行。
袁家的年輕姑娘們都收到了請帖,魏家人本就是做生意的,講究的就是場子要大,人要多,熱熱鬨鬨才能顯得他們魏家有錢有勢人麵廣。
何況乞巧節,是少女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能光明正大的見一見心上人,是多麼難得機會。
可是龐老太太病了,姑娘們如何敢撇下生病的長輩去參加什麼宴會去。
龐老太太覺得自己隻是有些著了涼,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以袁喜梅為首的孫女兒們,卻都圍著她,低著頭在她眼前掉淚。
袁瀅雪也低著頭,拿手帕蓋著眼睛。
龐老太太頓時氣得心口疼,晦氣的不得了“我又沒死呢,一個個這哭天抹淚的像什麼樣子,都走走走,看見你們一個個不省心的樣子,我就心煩!”
袁喜梅等人,便不敢哭了,趕緊一個個收了淚。
袁春芳紅著眼圈抱著袁老太的胳膊“娘都病了,我還去參加那勞什子乞巧節,我就那麼沒良心嗎。”
袁春芳不願走,龐老太太心裡覺得無比熨帖,麵對孫女兒的一臉厲色,麵對女兒的時候,立刻變得慈愛起來“乖,今日你就去吧,你年紀也不小心了,說不定是最後一次參加乞巧節了,今日就好好的玩去吧。”
袁春芳不由地紅著臉,才低著頭答應了。
袁瀅雪看了看袁春芳一身的盛裝打扮,沒有做聲。
大夫說袁老太不過是著涼,她也不叫人陪,於是袁喜梅等姑娘們便打扮妥帖,坐了車往清水河去了。
袁春芳和袁喜梅一輛車,袁喜蓮不樂意跟袁瀅雪坐,去跟母親朱氏擠了一輛車。
朱氏便對著袁瀅雪笑了笑“你三姐姐被我寵壞了,那你就自己做一輛車吧。”
袁瀅雪卻搖了頭“姑姑都和二姐姐擠在一起呢,我如何敢越過姑姑去,我也和五妹妹擠一擠好了。”
說完,不等朱氏攔阻。
便在采菱的攙扶下,幾步登上了袁喜桃的那輛馬車。
朱氏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那一輛被袁瀅雪棄之不用的馬車,眼神暗了一暗,擺擺手,叫人拉回家去了。
袁瀅雪前世挨了多少算計,這馬車,可不能自己一個人坐。
平時小陰謀小算計的,動動腦子就行。
這馬車要是出了事,摔出馬車流點兒血,那都是輕的,重了要是被車輪子壓過去,斷手斷腳,或者是要被馬亂踏致死的。
她知道朱氏趙媽媽等人不懷好意,她可不給她們算計她的機會。
袁瀅雪上了馬車,就看到袁喜桃正笑眯眯地和龐春梅在咬耳朵,說悄悄話。
車裡忽然多了個人,兩個人都看了過來。
“雪妹妹,你怎麼跟我們擠在一起,你不是跟大房的三姑娘坐的嗎?”龐春梅對袁瀅雪說的自己父親多大官多了不起,自己還要去京城的事,原來是吹牛的,打心眼裡覺得她是故意在她麵前賣弄。
這幾日便附和著袁喜桃,一起疏遠了她。
袁瀅雪在龐春梅身邊坐了下來,稍微整理了一下裙擺,微笑著“三姐姐跟大伯母坐頭一輛車去了,我一個人坐怪沒意思的。”
伸手不打笑臉人,龐春梅不好說什麼。
袁喜桃冷眼瞥了袁瀅雪一下,不搭理她,將車窗的簾子揭開一角看著車外頭的情況。
自從袁瀅雪在七夕節,沒有得到薛蓉送的節禮,袁喜桃就再沒有搭理過袁瀅雪了,就是現在這樣,連個麵上的功夫也懶的做。
袁瀅雪並不放在心上,也沒有主動與故意冷落她的二人說話,微微低著頭,似在想著什麼。
清水河就在離城門二裡遠的西北方向,河水清澈,沿河的岸邊上合抱粗的柳樹,垂下長長的枝條隨風搖曳,青草萋萋,河裡頭的大一片荷花大都已經凋零,但是碧綠的荷葉延伸到了遠遠的水平麵上。
魏家早早就布置好了會場,她在清水河的柳樹上,掛上了各種各樣顏色的彩幔和綢帶,陳設數張長案,每個案幾上都擺滿了瓜果等物。
還沒有到入席的時候,前來赴宴的女孩兒們,下了馬車,便找了自己相熟的朋友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談天說笑,看著風景。
袁瀅雪才下了馬車,就見一個穿著絳紅色襖子奴婢打扮的女孩迎了上來,屈膝行禮,笑吟吟地道“四姑娘好,我家姑娘早就來了,還有魏家八姑娘,宋家的二姑娘,都在那涼亭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