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不努力隻能回家當首富!
應晚昨天在網上閒逛論壇看中的一個帖子人給她發信息了。
那個人似乎沒想到真的會有人認真回應他的理論,受寵若驚之餘給應晚回了消息。
針對應晚說的不可行的點都給了自己的見解。
應晚正好在線,便和對方聊上了。
一來二去帖子裡回複多了起來,不時被頂上論壇前列。
有人點擊了以後進來,看見他們所談的話題就開始嘲諷。
還自主學習呢?光是這個智能模塊架構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自主學習的前提是有足夠的存儲庫,上哪去找那麼大的存儲庫夠一個ai學習?
樓主和這個叫做an的扯犢子倒是扯的挺新鮮,ai能夠自主學習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多少科技大廠都做不到,你倆討論的熱乎,有被大廠看上嗎?
自主學習從根本上來說其實有可能實現,最可能的就是創造一個同時服務多人的主ai,但是ai終端涉及到的數據太龐大了,就算出來了,龐大的數據量任何服務器都承載不住啊,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服務器的問題,就很難
哈哈哈哈哈這個樓主我幾天前就看見了,沒想到還真有人搭理他
這個樓主id叫做djis1,看見有其他人還回帖子的時候嘲諷,就有些不太服氣的回了。
djis1科學的進步首先就是討論,然後進行計劃構思,最後進行實踐模擬,不管什麼科學技術都一樣,ai也如此,就算是假的虛幻的,可任何科學進步的前提本來就是假設虛構,愛迪生在出生的時候就想到了電燈泡會發明在他手上嗎?
當然,此話一出,還是被一頓嘲諷。
應晚卻覺得這個人有些意思,畢竟討論的時候對方提到了當下所有的ai都是在進行數據的基礎上才會得到運算,所以還是基於人工的製造的計算機數據,ai真正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功能還是沒有出現,不過有個前提,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她又回複了幾句,在網站討論容易引起彆人的注意,便要了這個人的私人號碼。
對方倒是很果斷的給了手機賬號,還說讓加微信聊。
顯然是和應晚討論的很有興趣。
應晚微信號名字也是隻有一個晚字,頭像也很普通,一顆小草。
她沒有用自己照片做頭像的興趣。
應晚加了對方,然後一看對方微信年齡顯示,14歲。
應晚“……”
她不歧視小孩子,隻是沒想到這孩子說話年齡成熟才14。
她不是沒有見過小天才,就是對方名字按照現在的說法來說就是有些略不要臉了。
天才的寂寞
應晚輕笑了聲。
加上以後對方先給應晚發了消息。
天才的寂寞你好,你就是an吧?你和論壇上的名字都一樣,你主修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嗎?”
應晚算是。
天才的寂寞還有算是的?你大學畢業了嗎?我今年14歲,在康斯亞伯讀博,主修的就是計算機科學,論壇上那幫菜逼怎麼能知道我的偉大理想,沒想到你還是挺有欣賞水平的,一眼就能從人群中發現我這個不一樣的煙火
應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