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光影年代!
從前世穿越前開始,李墨就有個計劃,他希望自己拍攝的每部電影,都是自己之前從未嘗試過的類型。
前世李墨學習過幾乎所有的幕後崗位。
這種行為在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是因為生活所迫,必須不斷充電,到後來對他來說卻成了一種樂趣,因為可以見識到不同領域的東西。
做了導演以後,這種‘樂趣’就變成了他對未來的‘目標’。
可惜,前世‘出師未捷身先死’,這個目標自然也就成了泡影。
穿越以後經過一番努力,如今也算得上是小有成績,於是李墨又從腦海深處,把這個想法翻了出來。
雖然李墨當時找王愷的時候,的確是說有個角色挺適合他,可等李墨回到酒店準備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卻發現了這個時間點不具備拍攝的條件。
因為那部電影所講述的事情,在這個時空還沒有發生……
於是李墨隻得另找目標。
正好hy的汪氏兄弟找上門來,有意與李墨工作室合作,而李墨因為不看好hy未來的發展,已經委婉的拒絕了他們。
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hy的發行能力還是有可以利用的地方的。
再加上設想中的那部電影,三名男主角中有兩個現在還屬於hy旗下,這也使得繞開hy這個坎,變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如此,還不如故作大方,問問hy要不要進場。
當然,如果hy拒絕,那就……太好了……
送上門的肉都不吃,活該你倒黴……
李墨最後選擇拍攝的電影是《中國合夥人》。
李墨已經了解過了,這部原時空已經寫完劇本,即將在今年7月開拍的電影,在這個時空雖然編劇已經數易其稿,但卻仍然無法達到導演陳可欣的要求,一氣之下,陳可欣乾脆接受了戛納電影節的邀請,成為了今年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
原時空的陳可欣隻是電影節公平競賽單元的一名評委,如今卻變成了評委會主席,也不知道這個改變對他來說,到底是不是好事了。
雖然這部電影被很多人戲稱為“天朝民營企業家的洗白史”,但與其說是電影傳遞著不正確的三觀,倒不如說,電影裡三位主角的原型,在某個階段或者某個時間點上,他們的行為本身就不是什麼三觀端正的事情。
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影裡的三位主角,確實是那個年代,無數或成功,或失敗,或隨波逐流,或劈波斬浪的人們的縮影。
在某個時間點上,他們的行為確實踩過界了,但是這樣的行為是否值得批判?
李墨認為應該從兩個角度來看。
他們的行為導致的結果本身,客觀上是否對社會有益?
他們的行為是否違背了某種普世的價值觀或者道德觀?
如果他們的行為客觀上對社會有益,也不違背某些普世的價值觀或者道德觀,但又確實不被社會所允許,那麼從本質上講,有問題的反而是這個社會本身。
站在後世的道德立場上,很多在當年屬於無可奈何的行為,都帶著原罪。
說回電影吧,再說下去就快變成辯論會了……
(s一家之言,切勿深究。)
“愷哥……”看著麵前的王愷,李墨的一張臉都快囧成包子。
穿越的時候年紀太小就是這點不好,即便自己是導演,麵對演員的時候,稱呼不是哥就是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