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光影年代!
能夠擔任光路傳媒的ceo那麼多年,離職之後又能馬上抓住機會在賈某人的資金支持下乘勢而起,張昭不管是個人能力還是看人的本事,應該都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但即便如此,他在主導樂事影業之後,還是接連犯下了一係列錯誤。
如果說他與張一謀扯上關係,投資《歸來》還算是為了打響樂事影業的招牌所做的正常操作的話,那麼與郭小四聯手打造《小時代》係列,則已經有點為了票房不注重口碑的意思了……
不過從商業角度來說,張昭和樂事影業打造的《小時代》係列還遠遠算不上失敗,所以即便觀眾們罵《小時代》和郭小四罵的厲害,但究其根本,這些都和樂事影業沒什麼關係。
但隨著樂事影業成為樂事係為數不多拿得出手的優質資產和招牌之後,張昭的心態也在起著潛移默化的變化。
張昭渴望那種站在聚光燈前,被人認可的氛圍。
他希望彆人在提起他的時候,首先提到的第一標簽是樂事影業的總裁,樂事集團的高級行政管理人員,而不是光路傳媒的前任ceo。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張昭在2014到2015年這個時間段裡,做了很多重大的決定。
他從華測傳媒手上拿到了《太平輪》的投資份額;
他繼續投資郭小四拍完了《小時代》係列的最終作;
最後……
他找了盧川當導演,執導了《九層妖塔》……
前麵兩個行為還可以用吳雨森的光環以及郭小四的《小時代》成本控製合理,粉絲電影票房有保障來解釋,但現在《九層妖塔》遭遇了失敗以後,張昭現在也覺得,把《九層妖塔》那麼高的投資壓在盧川的肩膀上,的確不是什麼靠譜的決定。
因為盧川本身一開始的路子就和商業電影幾乎是不搭調的。
盧川的老爹是盧天明,作協成員,‘德高望重’,他姑姑盧星兒也是著名作家,在這種背景家庭成長起來的盧川,說一句家學淵源是沒什麼問題的;
1999年,他編劇的電視劇《黑洞》熱播,2002年,他自己編劇、導演的電影處女作《尋槍》入選了威尼斯電影節的競賽單元;
憑著這種資曆,盧川也稱得上一句年少成名;
當然,是不算李墨這種妖孽的情況下。
可想而知,少年成名,家學淵源的盧川很自然的便把自己定位成了未來的電影大師。
既然是大師,骨子裡自然是驕傲和清高的。
對於盧川來說,史詩感,時代感和儀式感的東西自然是他的最愛。
宏大的命題和深邃的人性探討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問題是,當以上那些詞彙和商業電影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最終的產物必定是類似於《角鬥士》,《指環王》這樣的鴻篇巨製。
縱觀中外電影版圖,能夠成功駕馭這種題材的導演,無不是在影史留下名字的人物。
說難聽點,彆說是盧川了,就算是如今的張一謀,但凡是在拍攝剪輯過程中稍微出了點問題,這樣宏大的題材估計也有很大的機會要崩。
盧川就更彆提了。
可想而知,對於《鬼吹燈》這樣的題材,盧川很有可能從一開始就不怎麼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