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青春紀念冊!
三月竟然還下了一場雪!
這場突如其來的雪,雖然沒有讓大地銀裝素裹,卻成功地讓夏末得了感冒。
她每天差不多要用掉半卷衛生紙,有時候忘記及時補充卷紙,她就向後麵的蕭然“借”。
當然,說是借,其實根本就不用還。
讓夏末驚奇的是,蕭然的課桌似乎就是個卷紙倉庫,他那裡總有用不完的卷紙。
無論何時,無論何人,隻要說一聲“蕭然,借點衛生紙!”他就立馬從課桌裡拿出一卷卷紙,遞給對方,待對方撕下足夠的卷紙後再拿回自己的卷紙。
夏末一開始很不好意思向蕭然借這種東西,後來借得多了她也就習慣了,而且,蕭然似乎比她還習慣。
隨著天氣轉暖,夏末和感冒的抗爭終於結束了。在這個過程中,夏末要特彆感謝蕭然無私的卷紙。
這一天是英語早自習。
按照老規矩,早自習的最後十分鐘要聽寫這個單元學的單詞。
恢複健康的夏末背起單詞來也倍感輕鬆,臨時抱抱佛腳就足以讓她得個90分以上。可她的同桌小棋就沒那麼幸運了,她聽寫從來沒有及格過。
沒錯,從來沒有。
這主要是因為小棋完全就沒把聽寫當回事,及格或者不及格,對她來說根本無所謂。反正不管聽寫及不及格,英語考試的時候她都肯定是不及格。
但今天的小棋格外反常,從早自習開始,她就一直在乖乖地背單詞,沒有抄作業,沒有玩遊戲,也沒有趴在桌上睡覺。
夏末心想小棋這是受到什麼刺激啦?難道是她身體裡熱愛學習的細胞被激活啦?
聽寫的時間到了,英語老師走進來,讓大家把相關資料收起來,然後給每人發了一張作業本大小的白紙,開始聽寫單詞。
看來小棋早上的功夫沒有白費,前幾個單詞她都很順利地寫了出來,不似往日裡百無聊賴地拿著筆,托著腮,發著呆。可沒過一會兒,小棋就皺著眉,無從下筆了。
果然,臨時抱佛腳對小棋這種學生來說,終究是沒有太大成效的。
夏末看著小棋,心裡好著急。她好想幫小棋把她不會的單詞都寫上去啊!難得這次她會用心背單詞,總應該和以前有個不一樣的結果吧。
可惜事與願違,二十個單詞,小棋最後寫出來11個。
聽寫結束,最後一排的同學開始站起來收聽寫紙。
夏末趁著英語老師看向另一側的大好時機,一把抓過小棋的聽寫紙,迅速找準位置(聽寫是有順序的),用最快的速度模仿小棋的筆跡寫下了一個單詞。
她剛寫完,收聽寫紙的同學就走到了她跟前,夏末把兩張聽寫紙一起遞了過去。
這一幕恰好被英語老師看在眼裡,他立刻朝夏末走了過來,接過聽寫紙,找到小棋的那一張,認真仔細地看了半天,說了句“模仿得挺像,可以參加模仿秀了。”然後,他就走了。
夏末看事情已經敗露,擔心英語老師把這件事捅到班主任那裡,讓她接受一次深刻的批評教育。
於是,她趕緊跟了過去,主動向英語老師承認了錯誤,態度十分誠懇“老師,我錯了!您能饒了我這一次嗎?我以後保證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夏末的英語成績很好,能排進年級前二十名,而且平時表現都挺好,英語老師一直挺喜歡夏末這樣的乖學生,所以,他這一次本來也沒打算為難夏末。
英語老師沒有回答夏末,而是指著聽寫紙上的retty,問道“你是不是寫的這個單詞啊?”
夏末一愣我明明寫的是steal啊!如果我說不是,老師會不會更生氣啊?如果我說是,似乎沒什麼損失,那就承認吧。
然後,她看著自己的鞋,輕輕地點了一下頭,答道“是的。”
英語老師對這個答案似乎很滿意,說“這次就算了,以後不能再做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了。”說完,他就轉身回辦公室了。
夏末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這次幸好她有驚無險,沒有因為一時衝動而被班主任請到辦公室談話。
不過她的內心還是有點小小的得意。沒想到自己的模仿能力竟然如此高超,連英語老師都分辨不出真假。
要知道她和小棋的字相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十萬八千裡。
能在短短的幾秒鐘內,將另一個人的筆跡模仿得有八九分相似,我實在是太厲害啦。
她都有點佩服自己了。
小棋見夏末笑著走進了教室,知道老師沒有懲罰夏末。
對於夏末剛才的做法,小棋不是很理解。她問夏末“我不會的那麼多,你幫我多寫一個,也改變不了什麼啊!”
“我沒想改變什麼,我就是覺得,每一個認真努力的人都值得一個好一點兒的結果。”
夏末本就不指望自己的挺身相助,能換來小棋感謝的隻言片語,她隻希望小棋能早點醒悟過來,不要再繼續得過且過地混日子,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年華。
夏末打開課桌找下節課要用的資料,耳邊忽然聽到一聲“不過,我還是要謝謝你。”
夏末吃驚地看向小棋,見她正微笑著看著自己,那雙美麗的大眼睛裡麵透出滿滿的誠意,不帶一點戲虐嘲諷之意。
夏末頓時心中一暖。
原來,你對一個人真心的關心和幫助,她是一定可以感受得到的。
做完課間操,夏末和lily一起並排上樓回教室,邊走邊聊著lily最近看的電視劇。
走到一個拐角處時,夏末忽然感覺到一股強烈的壓迫感。這種壓迫感來自她的正前方,那是一個比她高一頭、比她胖兩圈的男生,他就像一座小山一樣擋住了夏末的去路。
誰能想到課間操時間,還有同學逆人流方向前進呢?
幸好夏末走得很慢,沒有撞上麵前的這座“山”,但兩個人顯然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狹路相逢嚇到了。一時之間,他們誰都沒有動,就像兩尊雕像一樣矗立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