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大章)
“走,咱們去迎接上位去!”
李善長滿麵笑容的對著身邊的人說道。
旋即就帶著李存義,丁斌,薛祥以及中都城,鳳陽一地彙集過來的眾多官員,離了中都城,一路迎接而去。
迎出了五六十裡。
跟著李善長一起前去迎接朱元璋的不少人心裡麵,都是有些打鼓。
怕真的會出事。
不過在看到李善長如此沉著冷靜,如此歡喜,不見絲毫慌亂。
又想想韓國公在此之前,給他們所說的那些話。
這些人便都把一顆心,放回到了肚子裡。
覺得他們之前的擔心,是有些多餘的。
韓國公是誰?
那可是大明開國六國公之首!
妥妥的當今陛下的心腹重臣,屬於紅的發紫的人物!
更是淮西勳貴的帶頭人。
眾多淮西勳貴都服他。
而且和上位相互之間,配合這麼多年,早就把上位的心思脾氣,給摸得一清二楚。
這事,是他安排做的,自己等人跟著他來,那肯定沒毛病。
也絕對會如同他所說的那樣,上位來到了中都城,看到了自己這邊,把中都城給修的多麼雄偉壯麗,隻會心生歡喜。
誇他們這些人做得好。
絕對不會有任何的不悅。
而這次,上位突然帶人前來,也隻是如同他所說的那樣,是這中都城修建的非常好。
進度飛快,到了年底便可遷都,所以便心癢難耐,想要前來瞧瞧。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沒有那樣的複雜。
為了迎接朱元璋,李善長等人,可謂是做足了準備。
麵麵俱到。
從中都一直到迎接朱元璋的地方,幾十裡的路。
兩側全都提前清理一番,道路全部都進行了平整,清掃乾淨,全部用黃土鋪路。
迎接朱元璋的地方,還弄出了樂班。
還有那必不可少的鳳陽花鼓。
一眾人老早的便在這裡等著,個個喜氣洋洋……
……
“來了!來了!上位來了!”
有人出聲大喊。
一句話,就讓在場的眾人,全部都打起了精神,忙朝遠處望去。
隻見那很是威嚴的皇帝儀仗,自遠方出現,一路而來。
前麵有精銳兵卒開道。
儀仗還沒有到,精銳兵卒,便已經先來到了這邊……
早在這裡等了半天的韓國公等人,立刻上前去迎接朱元璋。
那早就安排好的樂班的人,立刻用用嗩呐,笙等樂器,吹奏起了迎接聖人的引鳳調。
一片的喜慶。
輦駕上的朱元璋,遠遠的看到這一幕,臉色變得更加陰沉了幾分。
不過隨著距離接近,朱元璋臉上的陰冷迅速的消失不見,露出了笑容。
看起來,這笑容是發自內心的,他真的很高興。
“臣李善長,拜見上位,問聖躬安。”
那高亢又喜慶的引鳳調結束之後,李善長率領眾官員上前,對著朱元璋行禮問安。
朱元璋笑嗬嗬的,自攆車之上,站起身來,望著他們道:“起來吧,韓國公,你們這弄的陣仗可不小啊!”
韓國公笑著道:“好叫上位得知,這可不是微臣等人弄出來的。
而是鳳陽的老鄉親們,得知陛下您要回來,一個個自發過來對您進行迎接的。
你是不知道,這眾多老鄉親,對您是有多感恩戴德。
自從有了陛下您之後,這老鄉親們的生活,一日比一日好。
他們都是打心眼裡感念上位……”
朱元璋聞言,麵上的笑容變得更為燦爛了。
旋即拍了拍自己的天子輦駕到:“來!韓國公,上來和咱同行!”
聽了朱元璋的話,李善長愣了一下,嚇了一跳。
連忙擺手道:“不敢不敢,這是上位您的輦駕,微臣哪裡敢做?
這不符合禮製……”
朱元璋聞言哈哈笑道:“哪裡有這麼多的規矩?
咱讓你上來陪著咱,伱就隻管上來。
當年打天下時,你老李還坐過咱趕的車呢!”
聽到了朱元璋提及往事,李善長是又是高興,又是欣慰。
口中卻忙道:“上位,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咱們還在一起打韃子,和現在不一樣
朱元璋笑道:“屁的不一樣!
淨扯淡!
還和以往一樣,上來吧,陪著咱一起坐坐!
咱們老兄弟,也好好的說說話。”
李善長再三拒絕之後,還是登上了朱元璋的天子輦駕,心情那叫一個激動。
往天子輦駕上上的時候,腿都在微微的哆嗦。
不是嚇的,而是激動的了。
這份榮耀誰有過?
今天前來迎接上位,上位可當真是給了他天大的臉!
他李善長的臉,一下子就被捧起來了!
來到天子輦駕上後,朱元璋讓李善長坐在他的身邊。
李善長推辭之後,便依言坐了下來,不過卻顯得拘謹,並沒有大咧咧全坐,隻坐了半個屁股。
但就算是這樣,李善長也同樣是激動的麵色泛紅,神情振奮。
隻覺得這輩子,從沒有這樣高光過!
尤其是現在,還是在淮西老家這一帶,當著這麼多的父老鄉親,這麼多的文臣武將的麵。
這份待遇誰都比不了!
上位是真給他長臉!
而在場的眾人,見到韓國公李善長,竟然有這種待遇後,一個個也都羨慕的不行。
韓國公不愧是韓國公,就是夠硬!
尤其是原本,還有一些擔憂的人,在見到了李善長被如此對待後,心裡的擔憂瞬間就不見了蹤影。
果然,是自己想多了。
上位對待韓國公,還是一如既往的上心。
韓國公的地位,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穩固的如同泰山一樣!
上位對於韓國公修建中都城的事,是真的很開心,很認同啊。
這下子不用再擔憂了!
一個個也都樂嗬嗬的,開心的不得了兒。
胡惟庸在將這一幕,收入眼中,看到了那坐在天子輦駕上的李善長,心情彆提有多複雜了。
這……到底是咋回事?
上位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怎麼對李善長如此恩寵有加?
太給李善長臉了!
這莫非……莫非自己之前的猜測,是錯誤的?
上位來到這中都城,並不是因為劉伯溫之前,弄出的招數起了作用,不是來找李善長麻煩的?
而是真的來看中都城,真覺得李善長做得非常好?
那這樣一來,豈不是李善長很有可能,可以憑借著修建中都城的功勞,再回中書省?!
當這個念頭出現在心中,並覺得真的可能會成真之後,胡惟庸整個人都變得不好了。
如果真的如此,那他可真的虧大了!
空歡喜一場!
原本以為能借著這次的事兒,讓劉伯溫和李善長二人,好好的鬥上一鬥。
他穩坐釣魚台,漁翁得利。
可現在,怎麼看起來卻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倘若,真的讓李善長再回到了中書省,那他胡惟庸可就徹底的坐蠟了!
李善長不在中書省,遠在淮西這邊,他都要伏低做小。
很多事兒,沒有李善長的支持,都做不下去。
那若是讓李善長再回到了中書省裡,憑借著著李善長的地位,資格,他這個中書省丞相,肯定要退位讓賢。
被李善長壓得,更加喘不過氣兒。
這個結果真不是他想要的!
這該如何是好?
雖然心中著急,可這個時候胡惟庸卻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上位若不想動李善長,他胡惟庸是真的不敢有任何的動作。
也真不是李善長的對手。
正在這時,卻聽的一陣咚咚咚的聲音響起。
隻見前麵,已經空出來了一大塊的地方。
有著一個個穿著喜慶的百姓,腰間懸的腰鼓,手拿鼓槌敲著上場了。
這腰鼓打的非常的有節奏,一邊敲,還一邊跳。
看起來熱鬨非凡。
很快便有唱詞響了起來——
“說鳳陽,道鳳陽,手打花鼓咚咚響。
鳳陽真是好地方,赤龍升天金鳳翔。
數數天上多少星,點點鳳陽多少將。
說鳳陽,道鳳陽,手打花鼓咚咚響。
鳳陽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蕩。
不服徭役不納糧,淮河兩岸喜洋洋。”
這些鳳陽的老鄉親們,一邊跳,一邊敲鼓,一邊唱,好不熱鬨。
過年時的氣氛,一下子就起來了。
這鳳陽花鼓,是朱元璋很喜歡的一個地方特色。
之前這些鳳陽的老鄉親們,前去給朱元璋祝壽,都會來上一段鳳陽花鼓。
屬於保留節目了。
而朱元璋每次聽完後,都會非常開心。
還會親自接待這些鳳陽的老鄉親們。
可以看得出來,這些鳳陽老鄉親們表演的花鼓,要比上一次給朱元璋祝壽跳的要更好。
很顯然是暗地裡都沒少下功夫。
隻是朱元璋此時再去看這讓他十分高興的花鼓,聽著唱詞,卻覺得異常的諷刺。
不自覺的就想起了,梅殷與自己所說的另外的一段花鼓詞。
越聽,心裡就難受,怒火上湧。
這哪裡是懟他的歌頌?
分明就像是一道道的耳光,不斷的扇在了他的臉上!
讓他看到了中都城的累累白骨,看到了血淚斑斑。
想起了他兒子所寫的親筆書信中,所講述的在中都城裡的種種見聞。
種種殘酷。
朱元璋心中怒火升騰,臉上卻掛著笑。
那些鳳陽的老鄉親們,敲鼓唱歌更加的起勁兒了。
這是他們的高光時刻。
坐在邊上的李善長,偷偷的觀觀察朱元璋的神色。
一顆心徹底的放了下來。
很好!很好!
上位果然沒有被那梅家那渾蛋小子,所橫插的一杠子惹惱。
並沒有因此,而對自己產生什麼不好的聯想。
這裡就能看得出朱,元璋的控製情緒的本事。
當他真到了需要控製情緒的時候,哪怕心裡麵再暴怒,都能夠很好地,將真實的情緒給忍耐下去。
不讓彆人察覺。
連李善長這等人,如此近的距離都察覺不出分毫來。
功力如何,可見一斑。
或許朱棣造反之時,那精湛的演技,就是繼承於他爹朱元璋。
那些表演鳳陽花鼓的鳳陽老鄉親,連跳帶唱帶敲鼓,一連來了三遍。
朱元璋這才從輦車上站起身來,笑眯眯的走了下去。
李善長也慌忙起身,在邊上扶著朱元璋。
他知道,朱元璋這是要給老鄉親們親近親近。
果然,朱元璋下了輦車,來到這些老鄉親們身邊,笑著和他們打招呼。
很是親切和藹,哪裡還是那個十分威嚴,令許多人都不敢觸其怒的洪武皇帝?
“李大叔,張六子……”
朱元璋一一喊著這些人的名字。
“你們能來這兒迎接咱,咱是真高興。”
說著,就給這些人親切地嘮起了家常。
說了一會兒,朱元璋開口道:“咱這次回來,就是要看看中都城的。
這中都城你們都去了沒有?
建的咋樣?”
朱元璋望著他們說道。
“去了去了。”
領頭的李大叔連連點頭。
“這次我們還在那裡,待了兩天哩!修的真好!
看起來就像是天上的宮殿一樣。
比那應天城都還好看!
韓國公他們,是真的儘了心。
今後上位您來到了這中都住下,咱們這些老鄉親們心裡都有了著落。
就能經常見到您了。
老鄉親們都盼著這一天呢!
您是咱這邊出來的皇帝,對咱們又這樣好。
不服勞役不納糧,日子都過得好。
吃得飽飽的,和蒙元時候比,那可真的是,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咱老鄉親們,對上位您是真感激……”
這劉大叔滿是感激的說著。
對於朱元璋到感激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畢竟眼前的人,早就已經不再是那個窮的飯都吃不起的放牛娃。
不再是那個父母去世時,連一塊埋葬的地方,都沒有的朱重八。
而是大明的皇帝!
也確實給他們這些人,帶來了切實的好處。
李大叔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還把韓國公給誇了一遍。
朱元璋笑著點點頭,又問道。
“就你們知道的,那眾多給咱修中都的勞役們怎麼樣?
他們吃的如何?”
李大叔開口道:“他們吃的是真挺好,一天三頓飯,每一頓都有餅子。
喝的粥,插筷子不倒。
還有鹹菜吃。
一個月還能見兩三次葷腥。”
朱元璋點了點頭,麵上笑意更濃。
“那睡的地方呢?”
“睡的地方也好,雖然有不少都是用茅草搭出來的棚子。
可這茅草用的很厚實,有些外外牆還糊了泥,風吹不進去,很暖和。”
“一天三頓飯不說,每天還會給他們燒熱湯。
這夥食好的不得了。”
“是啊!是啊,俺都羨慕的想要去修中都成城了。
這樣的好待遇,曆朝曆代都沒有過。
也就上位您修中都城,才會如此舍得給這些勞役,好吃好喝好待遇。
“是啊是啊,不僅吃得好,住得好。
這些勞役們,還有專門的大夫給他們看病。
誰生病了,都會有免費的藥吃。
要是病的厲害了,還可以休息。
把身子骨養好了,再接著去乾活。
“對對,這勞役每個月都能休息上三天……”
“上位不光管吃管住,還管他們看病吃藥,還有些銀錢拿。
那些勞役們,一個個都高興的很……”
這些穿著喜慶,腰間綁著花鼓的一眾鳳陽老鄉親們,圍在朱元璋身邊,一個勁兒的在這裡說起了中都城的事兒。
以及中都城的那些勞役的事兒。
“聽說有的勞役,不僅沒有瘦,反而還胖了不少……”
“好!好!好!
真好!”
朱元璋麵帶笑容的連聲說著。
轉身望向身邊的韓國公道:“老李,這事兒交給你來做,咱是真放心。
你果然沒有讓咱失望。
連咱的老鄉親們都這樣說,看了老李你在這事上,真的是用心了!
咱果然沒有看錯人!”
聽了朱元璋這話,李善長忙道:“跟著上位你這麼久了,我還不知道上位您是啥樣的人?
您是個心善的。
自己當年過得不好,餓過肚子,所以這當了皇帝後,也不願意看到百姓們再吃苦受累。
上位這樣信任我,那我肯定不能對不起上位。
必須要把上位的交代,都給落到實處去。
這些不過是一些分內的事兒,是作為臣子應該做的,當不起上位你如此誇讚。”
“哈哈哈……”
朱元璋笑了起來。
“老李你太謙虛了,這麼多年過來,韓國公還是當年的那個韓國公,一點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