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醫女為上!
第七百二十八章摸清
“少奶奶,瞧夫人那樣子,想是回府之後,便要給你立規矩呢,你……”紅梅一臉擔憂的說道。
這做婆婆的,讓兒媳婦立規矩,那是天經地義的事,便是國公爺也不好說什麼的,更何況國公爺又從來不管後院這些閒事,而二公子在夫人那裡也是說不上話說的,如此一來,二少奶奶便也隻能自個挺著了。
這做人媳婦的苦楚,誰都要品味一番的,要不怎麼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呢,隻一個熬字,便能知其辛酸。
“立規矩便立規矩吧,夫人怎麼說,我便怎麼做,需知為人媳者,最是要乖巧聽話的。”香枝兒不甚在意道,後宅婦人的手段,也不過是體罰一下嘛。
以她的體能,怎麼罰她都能受下來,舉杯茶水,或是罰跪祠堂之類的,也都不算什麼事,但罰跪的話,也得有個正當理由,沒有理由,便是當家夫人,也不能任意行事的,想到此處,香枝兒不由便微微一笑,豪門大宅裡,這點還是挺好,很講規矩,尋不到錯,便是想罰人也無從下手。
她這一行,除了多說了幾句話外,並無什麼失禮的舉動,繃不住的反倒是小秦氏,想今兒小秦氏那一番舉動,惡婆婆的名聲,怕是很快便要傳出去了吧。
想著若改天兒,她鼻青臉腫的出門逛一圈,那罪名怕是就要落到小秦氏的頭上了吧,至於立規矩,好似也並非壞事,怎麼著她立過規矩之後,也算是得小秦氏教導過一番的,若是在外有會麼行差踏錯,那也便是小秦氏沒有教好之故。
紅梅見她心平氣和,自己也不由安下心來,平靜了些“少奶奶就半點也不擔心嗎?”
“夫人要教導我規矩,我便安心學唄,原本在這些規矩上頭,我也差了些,趁此機會好好學學,以後也必然出不了錯,至於夫人若是無緣無故的責罰我,嗬嗬,那咱們也好拿這個來說事,說起來咱們府裡的二位太太,日常閒著也是無事的……”香枝兒笑笑說道。
“兩位太太……”紅梅不由也笑起來了,兩位太太與小秦氏有些不對付,滿府下人都知道的事,日常碰上也都會刺上幾句,好在王不見王的,若沒什麼事,這幾位也並不湊到一塊兒。
“一會兒回到府裡,你便將咱們帶回來的祭品果子,給兩位太太分彆送些去,一點東西不值什麼,不過卻是拜過神的,也就讓大家沾沾福氣罷了。”香枝兒微微帶笑道。
“是,回到府裡,奴婢便親自跑一趟。”紅梅立馬應聲道,聲音很是清脆。
隨後,香枝兒便壓低了些聲音問道“那位袁家大小姐,倒底是個什麼情形,先前我也沒有問太清楚。”因著相信身邊的人,隻聽了幾句,便由著她們去安排了,具體的還沒有細問過。
這事兒洪媽媽在外麵奔走,她最清楚,見問起,她不由正了正身形,略斟酌了下,便開口說道“袁大人是五城兵馬司指揮使,這是個極要緊的職位,歸皇上統管,算是京城中一舉足輕重的人物,而咱們國公爺對這位袁大人也是讚賞有加。”
她這裡先說了一下袁大人的情形,這才開始說起袁家大小姐來“這位大小姐,生母沈氏當年生她時難產而亡,這沈氏卻是出生江南一帶的富商之家,當年嫁於袁大人時,袁大人官職還不顯,這婚事倒也相配,隻是倒底成親日子短,這情份恐是差了些,這人一去,袁大小姐在府中的地位,也就沒什麼地位了,袁大人對她並不怎麼理會,便由著沈氏留下的人手全權照料著,後苗夫人進門,見丈夫不喜,她也便不怎麼待見袁大小姐,倒也沒起壞心,便由著她自個過活,同樣不理會便是。”
“那這位袁大小姐,為人如何?”香枝兒聽聞,臉上帶出淺淺笑意問道。
在她看來,這位袁小姐在夫人理會的情形下,仍能安生的活著,這也算是她的聰明之處吧,至於具體的,倒底還是要細細過問一番。
洪媽媽見到香枝兒臉上帶出的笑意,不由也抿嘴輕笑了一下,繼續道“那位袁大小姐為人極為低調,平日並不輕易露麵,自然也就不會引起苗夫人的注意,日常用度皆是其母嫁妝,除去不得寵愛外,日子倒也過得安穩,以奴婢看,袁大小姐必然是穩重之人,很能沉得住氣,如今已是十八歲年紀,無人理會她,她倒也能沉得住氣……”
“嗯,這事兒,我再讓人去打聽打聽吧,隻聽你這麼一說,我也覺得這袁大小姐也是個極不錯的姑娘,不過具體如何,還得問問大公子的意思,畢竟娶妻,是要與他過一輩子的人,我與二公子倒也不好插手太多。”他們幫著把關,也就隻是讓他不至於娶一個太不堪的姑娘罷了,至於其他的,還要看他自己的意思。
洪媽媽聽著,不由點了點頭,這也是正理,她是先夫人吳氏的陪嫁丫頭,心裡自然也是向著這兄弟兩人的,看到這兄弟兩個,能這般扶持著過日子,心下也裡頗為欣慰,二少奶奶這邊安排下來的事情,少不得要儘心儘力。
“這兩日多留意一下夫人那邊的情形,我擔心她被逼急了,便又要出什麼昏招了。”香枝兒開口淡淡說道,對於小秦氏,也算是摸清了些她的性子,這人其實是個頗為急燥之人,火氣來得快,若有人能勸說幾句,倒也能散得快,不是聽不進意見的人,卻也不是十分聰明有主見的人。
洪媽媽聽聞,不由笑道“夫人的性情,不管如何行事,總歸是為著三公子、四公子罷了,就算心裡再大的怒氣,也不會失了分寸置兩位公子於不顧的。”
在府中多年,洪媽媽自認對小秦氏也是極為了解的。
香枝兒聽著,不由輕輕一笑“聽媽媽這麼說,我倒能放心不少了。”
須知,這洪媽媽在府中待了多少年,便琢磨了小秦氏多少年,自是再了解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