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右手夾著一支他最愛的哈瓦那雪茄,眯著眼睛掃視報紙的內容。
看清報紙上醒目的標題後,丘吉爾的右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幾縷灰白色的煙灰落到了桌麵。
“英國人與德國人的血流光了,誰會得利?”
這個標題寫得好,應該是出自戈培爾的手筆,丘吉爾立刻做出判斷。
“二十二年前,英國人與德國人戰鬥了整整四年,這一次我們準備戰鬥幾年?四年?五年?還是六年?
二十二年前的戰爭讓886939名英人失去了生命,這一次的戰爭會讓多少英人失去生命?八十萬?九十萬?還是一百萬?
二十二年前的戰爭讓1663435名英人傷殘,這一次的戰爭會讓多少英人傷殘?一百六十萬?一百七十萬?還是一百八十萬?”
看完這一段,丘吉爾皺著眉頭猛吸兩口雪茄,接著向下看去,一邊看一邊點評。
“德國無意進攻英國本土?這種低劣的戰略欺騙會起作用嗎?”
“德國與英國之間存在的應該是和平而不是戰爭?同樣低劣的戰略欺騙。”
“英國與德國的戰爭隻會讓兩國的年輕人流儘身上最後一滴鮮血,英國人與德國人的血流光了,誰會得利?”讀到這裡,丘吉爾輕蔑地冷哼一聲。
“傳單的最後還知道緊扣主題,算你及格。”
看完最後一行小字,丘吉爾的目光轉向報紙末尾處的那行大字。
“為了表示德國政府追求和平的誠意,德國政府決定釋放五百名英國遠征軍的傷員,他們將於七月十五日下午兩點乘坐荷蘭鬱金香號遊輪抵達倫敦,被釋放者名單見本報第二版。
若想知道你的家人在德國戰俘營的生活,請關注778兆赫,德國之聲廣播電台,在那裡,您將聽到您家人的聲音。”
丘吉爾在煙灰缸中按滅雪茄,翻到報紙的背麵。
“釋放人員名單,第三步兵師第八步兵旅薩福克郡團一營二連伯納德約翰遜,第三步兵師第八步兵旅東約克郡團二營三連大衛西林漢姆”
丘吉爾一連念了幾個名字之後抬手把報紙扔到一邊,拿起右手邊的象牙色電話說道“召集內閣成員,我要開會。”
七月十四日夜,德國空軍再次“空襲”倫敦,同樣扔下一堆傳單飄然離去。
七月十五日下午一點三十分,距離荷蘭鬱金香號遊輪到達還有三十分鐘,可倫敦的泰晤士河口已然是人山人海。
被釋放人員家屬、看熱鬨的百姓、維持治安的警察、各大報社記者、世界各國駐英國使館成員將碼頭擠得水泄不通。
人群當中,最為耀眼的人不是激動萬分的釋放人員家屬,反而是大英帝國戰時首相溫斯頓丘吉爾。
看到衣冠楚楚的丘吉爾,記者們當然不會放過。
“丘吉爾先生,見到被釋放的傷員,您最想對他們說什麼?”
迎著記者們的相機,丘吉爾微笑著說道“我隻想對他們說一句,歡迎回家。”
在碼頭人群的翹首期盼中,鬱金香號遊輪高大的身影映入眾人的眼簾。
“來了,來了。”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騷動,向河邊湧去,警察們手拉著手,使出吃奶的力氣才將人群控製在警戒線內。
鬱金香號緩緩停靠在岸邊,放下了舷梯。
碼頭上嚴陣以待的英軍士兵沿著舷梯衝上鬱金香號。
大約五分鐘後,一名拄著拐杖的英軍傷員出現在舷梯口處,一瘸一拐地走下舷梯。
隨後出現是一名失去右臂的英軍傷兵
最後下船的是傷勢最重失去行動能力的傷兵、他們或是被彆人背下遊輪,或是被人用擔架抬下遊輪。
丘吉爾站在舷梯邊,熱情地向每一個下船的英軍傷兵打著招呼“歡迎回家你們辛苦了。”
在他身後響起接連不斷的“哢嚓”聲,記者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珍貴而又動人的瞬間。
戈林的辦公室裡,陳道右手的食指在手中的一份來自英國的《泰晤士報》上啪啪彈了幾下,對戈林說道“丘吉爾竟然親自去接傷員回家,算他聰明。隻是他以為這樣就能挽回人心嗎?他實在是太天真了。”
“我不認為你的這種手段會起多大作用,釋放那些傷員能為我們節省一些醫藥費才是最實際的用途。”戈林說道。
“我正是這麼想的,放了這些重傷員既能節省醫藥費,還能換取一個好名聲,一舉兩得,為什麼不做?”陳道說道。
“我認為還是大棒比較有用,我們的大棒已經準備好了,你猜丘吉爾挨了之後會是什麼反應?”戈林壞笑著問道。
“還能怎麼樣?無非是打落了牙齒往肚裡咽,然後再強顏歡笑。”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