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之鷹!
當第九裝甲師和警衛旗隊師聯手,與克裡沃申的二十五機械化軍的部隊大打出手時,第聶伯河下遊更遠的河邊城鎮什克洛夫城內,武裝黨衛軍第五維京師的車隊排起兩條長龍,依次通過河麵上的兩座浮橋。
在兩座浮橋之間,被蘇軍炸毀的跨河大橋上,維京師的工兵正忙碌著試圖修複大橋。
和與蘇軍主力打的難解難分的杜布羅夫諾城附近不同,維京師除了在攻打什克洛夫城的巷戰中遇到點小麻煩之外,渡河作戰可以說是出奇的順利。
而它們的麵臨的小麻煩也僅僅是城中的蘇聯守軍敗退時,炸斷了城中唯一一座跨河大橋。
正是因為第九裝甲師在杜布羅夫諾城地區的凶猛攻勢,將葉廖緬科的大部分注意力吸引到那裡,並將唯一的生力軍二十五機械化軍投入到杜布羅夫諾地區,大大減輕了維京師的作戰壓力,這才讓維京師有了可乘之機,幾乎沒有耗費太多精力便突破蘇軍的防禦。
十四裝甲軍軍部內,維特斯海姆上將接到維京師成功渡河的戰報,立刻按照既定計劃下達新的命令。
接到命令,維京師部隊渡河部隊連夜北上,直撲北方三十公裡外的奧爾沙城。
遭到維京師的背後襲擊,奧爾沙城城內的蘇軍再也堅持不住,而正麵攻城的警衛旗隊師第一摩托化步兵團同時加強攻勢,兩麵夾擊下,奧爾沙城城內的蘇軍潰不成軍,瞬間崩盤。
高緯度地區的盛夏季節,天亮的特彆早,當淩晨三點,黎明的第一縷曙光鋪滿大地時,奧爾沙城的第聶伯河兩岸,武裝黨衛軍第一警衛旗隊師和第五維京師的官兵互相揮手致意。
戈爾基城城內,潰逃的士兵將什克洛夫和奧爾沙城先後陷落的噩耗帶給葉廖緬科。葉廖緬科此時顯然還沒有從坎尼會戰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在他的設想中,應該是德國人強度過第聶伯河,隨後遭到二十五機械化軍的迎頭痛擊被趕下河,洶湧的第聶伯河河水中漂滿德軍的屍體。
擊退德軍後。強大的二十五機械化軍順勢攻到第聶伯河西岸,追殺德軍,一舉扭轉第聶伯河防線的不利局麵。
可是葉廖緬科隻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沒有猜中故事的結局。
德國人確實按照他設想的那樣強渡第聶伯河,而且渡河地點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然而一場現代版的坎尼戰役打碎了葉廖緬科的一切幻想。
究竟是誰應該為這次戰役的失敗負責?
怨自己太輕敵?
不。錯誤不在自己身上,德國人的行動完全符合自己的判斷,錯的肯定不是自己。
既然要怨,就要怨二十五機械化軍的戰鬥力太弱。
對,不僅是弱,行動還特彆遲緩,貽誤戰機。
作為二十五機械化軍的軍長,克裡沃申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葉廖緬科越想越是惱怒,禁不住高聲向身邊的參謀問道“二十五機械化軍的部隊,那個遲到的五十五坦克師在什麼位置?”
“我們已經詢問過二十五機械化軍軍部。五十五坦克師已經卸車完畢,正在趕往戰場,天亮後可以接戰,隻是”
葉廖緬科猛然提高嗓門,打斷參謀的話。
“什麼,五十五坦克師的部隊竟然還沒有加入戰鬥?他們難道被蝸牛附體了?還是說他們被德國人嚇破了膽子,驚慌失措消極避戰,立刻給二十五機械化軍軍部報,讓他們督促五十五坦克師加行動。”
察覺到頂頭上司的怒火,參謀們急忙遵照葉廖緬科的指示。給二十五機械化軍軍部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