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早已與河對岸的帝國元帥師取得聯係,在帝國元帥師派出的炮兵校射機的引導下,b4榴彈炮的炮口指向了曾經的戰友,負責防禦河岸的蘇軍陣地。
巨雷般的炮聲再次響徹白樺林,灰黑色的硝煙再次籠罩在白樺林上空。
毗鄰第聶伯河河岸的柴科夫卡村成為“斯大林之錘”的第一個犧牲品。
一個五發急速射後,原本在戰火中殘破不堪的柴科夫卡村幾乎被從地麵抹去。
203毫米榴彈炮的威力,在抹去柴科夫卡村的同時,也抹去了村內蘇軍的生命與抵抗意誌。
五發急速射停止後,村外帝國元帥師的步兵們隻用了一次衝鋒,便衝進村莊,輕而易舉地掃蕩了村內所剩不多的蘇軍,打開了通往蘇軍防禦縱深的大門。
東尼鎮外的炮兵陣地在戰鬥,東尼鎮也更換了主人。
隆美爾進駐東尼鎮北的一棟木屋後,並沒有因為取得一次戰鬥的勝利感到高興。
“我們這次是真的跑不動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明知道有個敵人的集團軍司令部在我們附近,可是我們卻沒有汽油。”
隆美爾盯著地圖上佐洛托諾沙鎮的位置,抑鬱地說道。
佐洛托諾沙位於東尼鎮西方,隻有不到十公裡的距離,對於裝甲部隊來說,完全可以說是一眨眼就可以抵達的距離。
前往東尼鎮的旅程與戰鬥,幾乎耗儘隆美爾戰鬥群所剩不多的油料,尤其是戰鬥群內的坦克。
隆美爾不得已,隻能讓部隊以東尼鎮為中心,轉入防禦狀態,同時聯係第聶伯河對岸的友軍,給自己的部隊空投補給。
焦躁地等待中,隆美爾忽然被鎮外的炮聲所吸引。
派人詢問後,隆美爾得知鎮外的重炮口徑竟然是罕見的203毫米,臉上立刻罩上一層激動帶來的紅暈。
“命令炮兵調轉炮口,指向佐洛托諾沙,不要吝惜炮彈。”
隨著隆美爾的一道命令,鎮外的炮兵陣地停止開火,轉換開火目標。
炮兵陣地忙碌的人群中,閃過海因裡希上尉的身影。
占領炮兵陣地後,海因裡希上尉率領部下留在白樺林中,負責保護炮兵陣地安全。
因為炮手數量不足以操作所有的12門重炮,海因裡希上尉的部下偶爾也協助炮手,乾些搬運炮彈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
203毫米口徑的榴彈炮,對陸軍來說難得一見,海因裡希上尉同樣對這些大家夥感到好奇。
寫完一份戰鬥報告後,海因裡希上尉走到一門b4榴彈炮後麵,摸出一支白色粉筆,在炮彈上寫下一行德文。
親愛的伊萬,德國陸軍尤根·馮·海因裡希上尉向您致敬。
等炮手們完成炮口的轉向,將目標鎖定到佐洛托諾沙城後,這枚帶著海因裡希上尉親切祝福的炮彈,第一個被塞進炮膛,然後是發射藥筒。
一聲巨響後,炮彈旋轉著衝出炮膛,飛向佐洛托諾沙城。
三分鐘後,佐洛托諾沙城北部,蘇軍三十七集團軍司令部一切都亂了套。
司令部的警衛們配合醫務兵,將一個個擔架抬上停在外麵的卡車。
躺在第二擔架上的,正是三十七集團軍司令,弗拉索夫中將。
弗拉索夫仰麵躺在擔架上,臉上的黑框眼鏡早已甩飛出去,右半邊臉一片青腫。
嘴裡吐著殷紅的血沫,弗拉索夫結結巴巴地說道“快讓司令部轉移······咳咳······”
艱難地說完這句話,弗拉索夫雙眼一翻,暈了過去。
昏迷中的弗拉索夫被抬上一輛嘎斯卡車後車廂,嘎斯卡車噴吐出一陣黑煙,拉著弗拉索夫衝向城內的戰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