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之鷹!
洛赫維察城城內,照明彈一枚接著一枚,搖曳著衝上天空,給大地撒上一層銀輝。
城市內外,大大小小的電光此起彼伏,那是交戰雙方開火時槍口和炮口噴射出的火焰。
曳光彈拖著明亮的尾跡穿過夜空,將死亡的威脅帶給對方。
炮彈呼嘯著飛過戰場的中間地帶,在戰場上爆出團團火光。
加斯基上校率領的戰鬥群,穿過戰火紛飛的科華利鎮後,一路暢通無阻,直衝目的地洛赫維察。
部隊到達洛赫維察後,加斯基上校連夜發動一次進攻,試探洛赫維察城內的守軍防禦力度,看看有沒有在行進間占領洛赫維察的可能。
結果事與願違,進攻發起不久,洛赫維察鎮內便飛出無數的照明彈與曳光彈,頑強地壓製住德軍的進攻勢頭。
行進間占領洛赫維察的行動受阻,加斯基上校並沒有氣餒,畢竟他發動的原本就是試探性進攻。
隨著加斯基上校一道新的命令,戰鬥群對洛赫維察的進攻改為騷擾性質的進攻,雙方的戰鬥旋即變為黑夜中的冷槍冷炮式戰鬥。
蘇軍的防線並不連貫,部隊分散在烏克蘭平原上的一個個村鎮中,村鎮間廣闊的空地給了德軍廣闊的活動空間。
夜幕則給德軍的行動了最好的掩護。
滾動的車輪給加斯基上校送來更多的援軍,同時帶來的還有隆美爾和霍爾雷恩少將的命令。
命令中,隆美爾和霍爾雷恩先是對加斯基戰鬥群的進展表示讚揚,隨後是勸告他立爭在明天中午前占領洛赫維察,不給蘇軍調集援軍的時間。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次任務,霍爾雷恩給加斯基上校派來一支強力部隊。
洛赫維察城西南部,公路的北麵,加斯基上校帶著副官,走進一個正在部署中的炮兵陣地。
這個陣地上的火炮,與體型高大的黃蜂和野蜂自行榴彈炮比起來,是那麼的矮小。
加斯基上校目測那高高昂起的炮管,勉強有他的下巴高。
這種炮的高度不高,長相也不怎麼樣,看起來就像是兩個橡膠輪胎、一個炮架加六個空心鋼管拚湊起來的劣質產品。
擺在加斯基上校麵前的,既不高大威猛,也不玉樹臨風的火炮,正是41型150毫米火箭炮。
這種火箭炮1941年正式裝備德軍炮兵部隊,6根發射管成6角形布置,組裝在一起,裝在可牽引的兩輪小車上。
火箭發射管的長度為13米,外徑為160毫米,發射管無膛線,為了使火箭彈在發射管內保持穩定,在發射管內有3根17毫米的導軌。
兩輪牽引小車上有起倒支架,射擊時要放下來固定,起穩定作用,火箭發射管在發射架上可有5~15俯仰角,左右可旋轉27度。整套係統戰鬥全重為536千克,一般用一輛名為sdkfz11的小型牽引車來牽引。
和身邊的炮兵軍官們聊了幾句後,加斯基上校得知,整個炮兵營共有三個連六個排,每排裝備三門火箭炮,全營共計十八門火箭炮。
了解過火箭炮的一些數據後,加斯基上校扔下一句話。
“明天早上的戰鬥,就看你們的表現了。”
時間在槍炮聲中飛速流逝,新的一天降臨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