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代目!
紹興元年,八月,轉眼過了大半年。
天降彗星,眾人皆以為是災禍發生。
畢竟這個時代是講究天人感應。
由不得你不信,超前這個時代一大步,那就是死罪。
趙舊都不肯輕易去觸碰。
中書舍人胡安國上書時政論。
朝廷當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是歲,八月彗星見,趙舊下詔令廷臣上言時政得失。
中書舍人胡安國因上《時政論》二十一篇,其言以為“保國必先定計,定計必先建都,建都擇地必先設險;分土必先製國,製國以守必先恤民。”
“夫國之有民,猶人之有元氣,不可不恤也。降亂賊、選縣令、輕賦斂、更弊法、省官吏,皆恤民事也。而行此有道,必先立政。
立政有經,必先殷實,而後賞罰當。賞罰當,而後號令行,人心順從,惟上所命。
以守則固,以戰則勝,以攻則服,天下定矣。然欲致此,顧人主誌向如何耳。
尚誌所以立本也,正心所以決事也,養氣所以製敵也,宏度所以用人也,寬隱所以明德也,具此五者,帝王之能事畢矣。”
《時政論》共二十一篇,其內容包括定計、建都、設險、製國、恤民、立政、尚誌、正心、養氣等。
趙舊耐著性子看完了。
《定計》篇大意說
“陛下登基已經六年了,要是建都,則未必有一定能堅守的地點;要是征討賊寇,則未必有不再變動的策略;
要是建立政事,則未必有一定能執行不再反複的政令;要是任用官吏,則未必有一定能信任不疑的臣子。舍棄今天這個機會不再圖強,後悔就來不及了。”
群臣也是吵得激烈。
大家的看法不儘相同。
就派係而言又分為了好幾大家。
有人讚成立杭州府為國都。
有人讚成立建康這個陪都為國都。
更有人建議去南陽府。
最最喪心病狂的提議就是立襄陽府成為國都的那一群人,已經貪生怕死到了極致,想要立一座天下雄關當國都。
而中書舍人胡安國則是堅定的認為宜定都建康(南京)以鄰近關中、河內,作為複興的基業。
最後,大宋這位年輕而且強勢的趙官家開口了,直接了斷的說道
“你們說這裡安全,那裡繁華,可朕眼中卻隻有一處地方適合做國都,萬裡江山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就算是有再堅固的城池,再廣闊的土地,也得有爭氣的後代子孫去守。
而朕,自然是要將旗子插在這塊燕雲之地,以此處為國都,宣告天下人。
大宋的國土雖然多,卻沒有一寸國土多餘,收複國土是咱們每一個宋人刻在骨子裡麵的使命,朕,至死方休,而大宋則是不死不休。
燕雲之地一日末曾拿下,那我大宋就一日無國都。
但凡是你們有一點臉麵,有一些羞恥,就彆提在其他地方立國都的事情了。”
趙舊的話如同落地生根,一語成箴。
在大義麵前,沒人敢去反駁著一道旨意。
如果要評價出“史上影響力最強的要塞”,燕雲十六州絕對占有一席。
自唐代以後,此地被反複易手多次,引得大大小小的政權為它戰爭、談判甚至交錢。
同時,也有許多著名事件、朝代更迭,由它做引線亦或以它為收場。